夜幕已经降临,殿中点起一支支的巨大蜡烛,这些蜡烛里掺着名贵的龙涏香。随着蜡烛缓缓燃烧,散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味,给殿中诸人沉闷的头脑一些清明。
皇帝依然高高坐在龙椅之上,可此时目光里透露出来的却不再是君临天下的那股君威,在太师、尚书左仆射、齐国公高颎的眼中,金殿还是那座金殿,龙椅也还是那把龙椅,可现在龙椅上的那个皇帝却已经不如从前了。皇帝的眼中布满鲜红的血丝,眉头紧皱,印堂发暗,目光里是一股浓浓的疲倦也失望之色。
高颎身为首相以及三师之首的太师,位极人臣,尊荣无比,此时在殿中也有一把特赐的坐榻。这张特别御赐的坐榻,其实比不得自己府里的坐榻,更比不上他如今摆在书房里那把极喜欢的沙发。不过这坚硬的窄小的坐榻,坐在上面的高颎却觉得很是满足。金殿之上的特别御赐坐榻,重要的不是这个坐榻本身,而是这坐榻所代表的意义。本来已经被皇帝无情的赐出了中枢,被赋闲养老了。可如今终于还是让他抓到了机会,重新进入了这大兴宫甘露殿中,还在殿上拥有了一张坐榻,这可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就连这阵子得意无比的杨素,也从不曾拥有过这样的荣耀,此时杨素就在自己的面下侧首,不过他没有坐榻享受,只如柳述等重臣一样,在天子面前有一个蒲团软垫可以跪坐而已。一个是坐榻一个是蒲团。立即让高颍心里舒爽万分。
我高颎又回来了。
皇帝还是离不开我的,高颍心里得意的想,该死的杨素想要抢他首相的位置。妄想!
“此事只怕还不能确定幕后之人就是晋王。”坐在高颎对面的司徒、尚书右仆射、越国公杨素皱着眉头提出质疑。对于高颎重新出山,今日还得以在殿上有了一张坐榻,他心里极不舒服,眼里时不时的瞥向高颎。此时的甘露殿中,只有三省的四位宰相,以及六部尚书参加,外加上负责此案的大理寺卿和御史大夫两人列席。这是极为重要的议事。所议的就是晋王杨广。
皇太孙遇刺案,查到虞孝仁了。也顺着查到了晋王头上。到了这一步,三衙都不敢再继续查下去了,没有皇帝的首肯,这案子只能先到这一步。而杨坚现在也有点骑虎难下。虽然他心里也一直认为杨广有重大嫌疑,可真这么快就查到杨广头上,还是让他觉得难以相信。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临到老了,杨坚也越发的喜欢猜忌起来。不管虞孝仁被暴露逮捕有多么的让人意外,单单就是事情到了这一步,该如何处置,也让杨坚为难了。
究竟还要不要查下去,又如何处置。这都是相当麻烦的问题。更麻烦的是,经此一事,如何对待杨广。换储之事是否要重新考虑?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正是眼下这种局面。而骑虎难下,又正是杨坚眼下的心境。
因为出了这件刺案,虽然眼下暂时只查到虞孝仁头上,可现有证据也直指杨广。杨坚暂时还没考虑到后面换储等重要的事情,但起码杨广已经牵连进了这个案子。因此,他第一时间便又把高颎给重新启用了。杨坚很清楚。杨素其实早已经跟杨广绑到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出了这个刺案,以后说不定可能会重新考虑换储的打算,因此杨素也不敢完全信任了,必须有个足够份量的重臣来平衡杨素,而原来他提上来取代高颎的女婿柳述,却还太年轻,资历和手段都不是杨素的对手。最终,杨坚还是把自己前段时间才费尽心思给赶出中枢的高颎,又给请了回来。不过表面上说,刺案本也是关乎朝廷的军国重事,尤其是牵涉到了杨广之后,让高颍此时参与进来,倒也与先前给高颎非军国重事不预的旨意也不矛盾。
参与这次重要廷议的新任内史省内史令柳述立即反驳:“还不能确定?右仆射倒是镇定,都这个时候了,证据确凿,连那个虞孝仁都没有半句否认之言,右仆射还在说什么不能确定,这是自欺欺人吗?”柳述的话里话外都透着一股轻蔑,还有一股子得意。“只怕是右仆射有心想为晋王说话吧?”
身为皇帝女婿,柳述娶了皇帝的第五女兰陵公主,本来说不论是太子还是晋王,都是他的舅哥内兄,可实际上,柳述未娶兰陵公主以前柳家就跟太子这边走的近。尤其是兰陵公主其实并非是初嫁柳述,兰陵公主初嫁王家,结果夫婿却早死,后来皇帝为兰陵重选夫婿,杨广向皇帝推荐了自己王妃萧氏的兄弟,这事本来也都定下了,可最后柳家却横插了一脚,通过太子的关系,最终柳述成了皇帝的东床快婿,如此一来,柳述自然跟太子更亲近一步,而与杨广之间便有了间隙。眼下晋王卷入皇太孙刺案之中,莫说已经有了一个有利的证据,就是没有证据,做为坚定的太子一党,柳述也绝不会放过这次的大好机会的。柳述虽然已经坐上内史令的宝座,可得陇望蜀,现在却已经盯上了仆射之位,高颎重新入中枢,柳述自然不会去打高颎的主意,自然也就想借机对付杨素,抢了他的右仆射之位。
“虞孝仁虽然确是晋王从岭南带出,可晋王当初也只是念在主从一场的情份,加上虞庆则虽因谋反处死,可当时陛下不也查明虞孝仁并未涉及谋反因而后来才有宽赦发配岭南吗?晋王殿下只是用人不明,不察疏忽,才没有料到这个虞孝仁竟然会包藏祸心,为了报当年父亲被杀之仇,一直隐忍不发潜伏于晋王殿下身边。暗中图谋不轨,这次突起发难行刺太孙,实是胆大包天。万死难恕。”杨素不遗余力的为杨广洗地,事到如今,虞孝仁成了最大的一个麻烦,躲都躲不开,偏偏这个虞孝仁被捕之后连句否认的话都没说过。因此,如今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这样解释了,虽然这样的解释显得十分牵强。可总比为那虞孝仁的所为承担的好。杨素很相信杨广绝没有派人刺杀杨林,到现在他也依然完全摸不清头脑。这个虞孝仁为何会卷入这个案子之中去,甚至案发后还有这样默认的表现。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个虞孝仁其实早就暗中反水了,成了别人的死间。对方利死虞孝仁和杨广之间微妙的关系。相当高明的把晋王置于如今极为尴尬危险的处境之中。
可这只是杨素的猜测,根本没有半点的证据。
“越国公倒真是敢说,虞孝仁刺杀皇太孙是为父报仇,那他要报仇的话,刺杀晋王不是更有机会,为何却舍近求远,舍易求难的去刺杀皇太孙?况且,皇太孙刺案,仅出手的刺客就有三十六人。而且还动用了诸多军中弩器甚至还有攻城重弩,更别提天子脚下京城之中当街刺杀,以及那三十六个刺客更是严厉复杂。是八年前就应当已经死去的府军都督,而今却全成了哑巴刺客。越公倒是告诉某,一个虞孝仁哪来这么大的手段?策划的出如此计划,派出这么厉害的刺客来?”
礼部尚书斛律孝卿也紧跟着向杨素发难,他原是民部尚书,不过最早却是北齐旧臣。而且在北齐之时。就已经是执掌中枢的宰相,还曾封王。后来将传国玺送给北周武帝宇文邕降周。入隋后,深得杨坚信任,仕途顺利,任礼部尚书之前,曾任纳言上士和民部尚书等重职。在朝中,他紧随着高颎的步伐,同样坚定的支持着太子杨勇,因此跟杨素自然也是关系不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