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郭嘉的调笑,荀的神态没有什么变化,语气平淡地说道:“所谓辩论从来不是重点……”</p>
“我曾听陛下感慨过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也……我未尝听过此言,然奉孝以为,这醉翁是谁,居于山水之间的又是谁?”</p>
郭嘉本就聪慧,听到荀的提醒,他哪里不明白,略一沉吟便道:“重用公车征辟的大儒,是千金马骨;吸纳士人们辩论的结论对朝政进行修正,是从善如流;今之雒阳,群贤毕至,太学之议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前后参与其中的士人。”</p>
雒阳的物议绝不会在今日太学之议结束后平息,争论仍将继续下去,而听闻消息没及时赶到的士人们抵达后也绝不会甘于沉寂。</p>
想到此处,郭嘉却觉得事情并不会这么简单,他望着风度依旧的荀,思索起来。</p>
“不,不对,并非是要听从在野处士所言更改朝政,而是本就要更改朝政,才采纳处士之言!”郭嘉眼睛越来越亮,让他忍不住想立马去喝几杯酒,他望向荀,虽是疑问句,语气格外地肯定,“凉州战事应是要结束了吧?”</p>
荀并不回答,只问道:“奉孝,而今可愿入仕?”</p>
郭嘉情知自己猜对了。</p>
他望着身边成群结队的士人们,远处还有维持秩序的甲士,与他闭门读书之地截然不同。</p>
接下来,这些人中不知有多少会入朝为官。</p>
这算什么?自投罗网吗?郭嘉当然知道这么形容并不恰当,但他却还是这么用了。</p>
“自然,我郭嘉岂能落入人后!”话毕,郭嘉看向荀,“文若要是举荐我,能让我担任何职啊?”</p>
“尚书郎何如?”饶是郭嘉自视甚高,听到此言也忍不住震惊了一下,他本想着荀能举荐自己能当个三、四百石的县长便不错了,但尚书台的尚书郎……</p>
郭嘉问道:“我早知文若是潜邸之臣,不曾想竟得恩宠如此?”</p>
荀却摇摇头,解释道:“非是恩宠,唯汝才也。”</p>
乃是真心认为刚刚二十出头的郭嘉有这个能力。</p>
郭嘉心中感动自是不提,可从刚才开始,两人的谈话他因为接触到的消息不足,算是被荀玩弄于鼓掌之中,却让他想找机会找补回来。</p>
只略一沉吟,郭嘉问道,“我此次入京还未见过公达,听说他此前接任你黄门侍郎一职至今?”</p>
公达即荀攸,他作为荀之侄,担任荀曾经担任过的黄门侍郎看起来理所当然。只不过辈分低的荀攸要比荀大上六岁,这其中便又藏着郭嘉小小的调侃了。</p>
六百石的黄门侍郎身在要处,关通内外,侍从左右。可在荀心中,在任上的所得却不见得能比得上四百石的尚书左右丞和尚书郎,后者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奏书公文,就算不在地方,也足以增长为政经验。</p>
但荀也明白,只要他还在尚书台中,荀攸便不宜再入至关重要的尚书台了。</p>
念及此处,荀的脸上终究有了些变化。</p>
倒是倍受荀尊重的荀悦,已经年过四旬的他早已被外派出去担任河南尹治下的荥阳令。可以想见,其作为东宫为数不多的旧臣,本身才能非凡。他继续被升任为刺史或二千石,乃至于之后回朝成为九卿,只要任内不出意外,将会是一路坦途。</p>try{ggauto();} catch(ex){}
……</p>
太学之中,坐在刘辩身侧的刘协已经十一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