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在诸夏侯曹传之后的传中只列了三个人。</p>
分别是荀、荀攸、贾诩。</p>
世人提起荀攸时,总会忍不住将他同荀对比,普遍的评价是他略逊于荀。</p>
但这是因为荀更强,而非荀攸不足。</p>
在历史上,荀往往留守后方,荀攸则常常随军出征,为曹操出谋划策。</p>
荀攸既不缺乏谋略,临战也不缺乏果断的一面。</p>
面对严颜,荀攸在虚席以待的同时只说了三句话,便让义士归心。</p>
首先,荀攸告诉严颜,已经有人在自己面前恶意中伤他,但这种中伤放在荀攸的面前,却是一份荐书。</p>
其次,荀攸说出了严颜从担任郡吏后的种种政绩。</p>
最后,在肯定了品德和能力之后,荀攸邀请严颜与自己共成大事,且觅封侯!</p>
似严颜这般能坚守气节之人,必然有大志向,而严颜岂会不愿做一番大事业?</p>
是日,严颜见荀攸又要跟那些被他征募来的人交谈,连忙跟上。</p>
人虽多朴实,近些日子看着对荀府君也很拥戴,但总要防着有那么几个思想出了问题的人存在,过去也不是没有这种例子,严颜立马跟上。</p>
途中,严颜注意到功曹谢益看自己的眼神,立刻反盯回去,直到谢益避开了他的炯炯目光。</p>
严颜哪里猜不到谢益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p>
“说起种地,俺们中也有人在山上也种了些,只不过没有山下人种的好。”</p>
在被征募的板蛮兵看来,荀府君是个很好的听众。面对他们时的态度,和那些小吏商人完全不同。</p>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荀府君才是太守的原因吧!</p>
“你们在山中会种些什么啊?”荀攸语气温和地问道。</p>
“有稻……还有豆……”</p>
荀攸颔首,又问道:“那你们有没有去找过山下人问问种的好的原因?”</p>
“才不去哩,在程县长到之前,俺们下山经常会被欺负,就算问,他们也不会说实话的……”</p>
……</p>
再次与板蛮士卒聊完天,荀攸在与严颜回去的路上对他说道:“屯田在巴郡……至少在人中绝对可行!”</p>
这是荀攸在与程畿、人们的交谈和实地探访之后得出的结论。</p>
可出身阆中的程畿在人中威信还要高过其所展现的,但他组织屯田依旧失败了,其失败并非程畿不尽力,而是他缺乏足够的支持。</p>
当初皇甫嵩在三辅推行屯田,一手持刀兵,一手握钱粮。但归根结底,最终让羌人归心的,还得是实打实的粮食、田亩、房屋。</p>
要让巴郡蛮人感受到屯田相较于渔猎的优势,实打实的钱粮胜过千万句虚言。</p>
先投入,才能有回报。</p>
而钱粮从哪里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