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坐在台阶下的李信,心中一股胜负之欲被激发起来。</p>
李信鼓足了勇气,他双目似铁一般冷,当即作揖,“若是臣挂帅,可以二十万的兵力攻下楚国,将楚王押回咸阳。”</p>
嬴政闻言,脸上果然露出喜色。</p>
“善。不是寡人不想打漂亮仗,是老天不给寡人机会。后方需要安抚,前方战事只能抽取有限的兵力。”</p>
“李信,你果然是上天派来相助寡人的良将。”</p>
听到这话,李信会心的笑了,他要的就是大王的这句话。</p>
嬴政高傲地抬起头,他居高临下地打量着扶苏和李信。</p>
谁能够给寡人想要的,寡人就选择谁去攻打楚国。</p>
嬴政将目光只落在扶苏身上。</p>
也许这一回,你猜错了,寡人并不是要给你带兵打仗的机会,是要你知难而退。</p>
扶苏在嬴政这种王之蔑视下,并没有表现出退缩之意。</p>
“李信带兵二十万伐楚,必败。”</p>
这句话忽地掉在殿里,嬴政和李信的心头都打起了千层浪。</p>
“太子,难道您要用比二十万更少的兵力去攻打楚国吗?”</p>
“非也。我要四十万兵力,给我一年的时间,楚国可灭。”</p>
嬴政和李信听了,都呆住了。</p>
“太子莫不是忘记了方才大王都说了什么,眼下我秦国需要大量的兵力去驻守各地,大王能调派的兵力根本就是有限的。”</p>
李信对扶苏说着。</p>
“那就让秦国休整一年。原本连年征战,国中就人困马乏。”</p>
嬴政闻言虽然恼火,但是他把扶苏当做臣子一样看待时,反而就忍得住这股怒气。</p>
“那你知不知道,如果寡人现在不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带兵去攻打楚国。楚国就会趁着我秦国休整之时,对我秦国发动突袭。据寡人得到的线报,楚国如今已经在这样做了。”</p>
不知道为什么,当后人读到某一段历史时,总是用非常孤立的观点看问题。</p>
他们很少能够看到事情的全局全貌,当看到某个历史事件上出现某个人的名字,如果成功了就认为这件事都是事件主人公的功劳;如果失败了,那这件事就是这两个人的过错。</p>
事实却并非如此。</p>
并不是嬴政要急着攻打楚国,而是楚国做足了准备,而秦国朝着三个方向发动对外征伐的战争,早就消耗了秦国内部大半的积蓄。</p>
现在是楚国是攻打秦国。</p>
而嬴政根本拿不出那么多兵力来。</p>
扶苏还是坚持道,“四十万兵力,一年时间,楚国就会成为秦国的疆域。而花二十万兵力,去了楚国必败无疑,非但如此,我秦国还会精锐部队损失殆尽。”</p>
“等到攻打楚国失败,楚人势必骄傲,士气大涨,到了那个时候,攻打楚国,就得举国之力。到时候再攻打楚国,就需要五十万、六十万,甚至更多。”</p>
单是听到一个败字,嬴政就已经心乱如麻。</p>
而扶苏还说了这么多可怕的后果。</p>
“你没有带过兵,你怎么知道四十万兵力攻打楚国就一定能胜利,而带二十万兵力攻打楚国就一定不能成功呢。”</p>
嬴政望着扶苏,他仿佛看到了缭在自己眼前。</p>
“李都尉将兵二十万伐楚,以少伐多,胜算并不大。”</p>
“可我是秦国的太子,我的母亲是楚国的公主,如果我去带兵,攻打楚国的战线后方必然稳定,而前方战事也会因为是我堂堂秦国太子亲自带兵,所以士气大振。”</p>
“我可以让四十万的兵力发挥出六十万兵力的效果。但是我做不到拿二十万士兵去对抗百万人口的楚国。”</p>
“我无能也。不及李都尉。”</p>
殿内一片静默。</p>
李信只是侧目望着扶苏,太子真的年仅十六。他怎么面对大王的逼迫还能保持地如此冷静,而且他说的句句都有很有条理,反倒是自己现在冷静下来,没有之前那样的信心和底气。</p>
李信本来就心虚,现在反而被太子公然的一句,‘我无能也。不及李都尉’给震慑住了。</p>
就是赵高也呆住了。他知道太子才华横溢,但是没想到他有这么高的军事天赋。谈论对战场整体形势的考虑和把控时的气场根本不输给朝中那些燕然大将。</p>
嬴政望着扶苏,也是半天说不出话来。</p>
“这么看来,这件事需要由朝臣共同商议了。”</p>
朝议?</p>
让大臣们在自己和李信的方案之间选一个。</p>
“谢君父给儿臣机会。”扶苏眼中闪着光。</p>
突然忘记了,之前有很多关于嬴政和昌平君的矛盾没写出来,为了赶进度,后面只能插叙着写了。唉,我这个脑子。</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