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章</p>
既然不是接自己的人,李贤也没有着急进城,而是在兰州城外驿站住下来。</p>
事实上,李贤并不准备进城,他身边带着三百多名侍卫,估计进城也不好安置,毕竟兰州不是长安,兰州城虽然是西北大邑,可兰州城此时的规模,不及雍州的一座县城。</p>
论城池规模,比长蛇县县城还小。</p>
李贤刚刚在驿站住下来,当天晚上,杨思敬这个刺史在内,很多官员都前往拜会李贤这个雍王。</p>
当然,他们可不是空着手过来的,而是携带着厚重的礼物,李贤也知道这是官场陋习,可是他也改变不少了什么。</p>
唐朝以左为尊,左迁也是升迁的意思。</p>
兰州自永徽元年废除都督府以后,秦州(兰州)就成了下州,刺史官职为正四品下,而肃州则是中州,刺史为正四品上。</p>
杨思敬从秦州刺史转迁肃州刺史,就是从正四品下,升至正四品上,也算是官升一级,可问题是,杨思敬升不升官,他怎么办?</p>
李贤的眉头拧成一团。他虽然两世为人,可问题是历史书上记载的事情太少,非大事不可能记录,整个咸亨元年,就记录了高句丽降而复叛,大唐出兵镇压,吐蕃侵占龟兹,隔绝安西,以及大非川之战这几件事。</p>
驿站门外,两串气死风灯高高悬起来,将迷离夜色阻隔在十丈之外的高处,相比较半月前在长安,此时的李贤黑了一些、瘦一些,脸部线条也硬朗如刀斧刻一般。</p>
他的眼睛在灯火下炯然有神,一袭青衫,身姿挺拔,腰间系着一把古朴无华的佩刀。</p>
李贤整个人的气质发生很大的变化,给人剑锋出鞘、英武坚毅的感觉。</p>
郭怀亮也感觉到李贤身上气势越来越得,他来到李贤身边禀告道:“大王,杨使君求见!”</p>
“让他进来吧!”</p>
李贤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居然会和新任秦州刺史韦待价同日抵达秦州。</p>
“拜见大王!”</p>
“坐吧!”</p>
“谢大王!”</p>
李贤望着杨思敬问道:“你调任肃州担任刺史,这是什么时候接到的消息?”</p>
“六天前,政事堂颁布的政令!”</p>
杨思敬解释道:“政事堂的政令邸报,走得的走的是军驿,八百里加急,昼夜不停,三日内必达,至于说韦使君是什么时候启程的,思敬委实不知!”</p>
政令虽然可以走军驿的渠道,也可以做到日行八百多里,可问题是韦待价不行啊,他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还能每天八百里跑到兰州?</p>
更何况,如果是提前得知这个消息,提前启程,武则天没有理由不知道秦州刺史换人了?她还让李贤联系杨思敬做什么?</p>
李贤想到一个问题道:“对了,这个韦待价,原来官职是什么?”</p>
杨思敬认真地回答道:“他原来是凉州大都督府司马!”</p>
李贤这句话问得有些外行了,事实上他是真不关心这事,韦待价是李贤名义上的下属,凉州大都督府司马,从四品上阶。</p>
不过,这也可以解释通韦待价为什么可以同一天抵达兰州了,从肃州到兰州的距离,比从长安到兰州的距离近一半。</p>
李贤坐马车,韦待价也可以。</p>
可问题又来了,这也意味着,前脚刚刚离京,后脚就有人动了杨思敬的位置。</p>try{ggauto();} catch(ex){}
能动刺史位置的人可不多,就连吏部尚书也只有举荐权,没有决定权,政事堂七相有权力,现张文瓘离京赈灾,李贤来到兰州,也就有五相有决定权,加上皇帝和武则天。</p>
考虑到非特殊情况,吏部尚书或侍郎,举荐的刺史政事堂一般不回打回去,这个范围就有点广了。</p>
李贤问道:“你可知肃州那边是不是出了什么事?”</p>
杨思敬摇摇头道:“不太清楚,肃州刺史王方翼,治理肃州得当,多年考评尚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