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十一月初。</p>
扬州曲阿(今江苏丹阳)城外东北方向三里处,有一个地势稍高的平坦之地,面积约有一千多亩,曲阿营军营就设立在这里。</p>
一个阴天中午,距午时二刻(12:00)还差半刻左右,在军营东南角一处白雪皑皑的空地上,器宇轩昂、剑眉星目的刘基全身披挂,手持银枪,长身而立。</p>
此时天气寒冷,北风怒号,但刘基并未像他身旁的四名护卫那样缩头缩脑,跺脚呵气,而是安安静静地如标枪般昂然挺立,用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搜索着太史慈的身影。昨日在军营见到了太史慈时,他已和太史慈约好今日午时二刻在此处比试武艺。</p>
刘基,字敬舆,今年十七岁,身高约有八尺,他是大汉扬州刺史刘繇的长公子。数日前,他向父亲刘繇请求来曲阿营进行历练,获得刘繇的批准之后,他便于昨日来到了曲阿营军营之中。</p>
太史慈十数日前渡过长江来到曲阿,前来投奔刘繇。因他出身寒门,所以并未得到刘繇的重视,只是被派来曲阿军中做了一名刺探敌情的探马。</p>
刘基这具头戴银盔,身着银铠,脚穿皮靴的躯体灵魂,其实在一个半月前,不知不觉中已被调包成了一个现代的灵魂。</p>
这个现代灵魂的名字也叫刘基,三十六岁,某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有车有房、有妻有女、生活美满、前途广大。可一次意外,他的灵魂就被送到了这个三国乱世的刘基躯体之中,并于半个月前,完全吸收了原身的记忆。</p>
约定的时辰快到了,这时,从二百步外东南方向的营兵帐篷区,走来了一群穿戴盔甲、手持武器之人,这群人约莫有十余人。待这群人顶着寒风,踏着积雪,有说有笑地走到近处,可以发现,当头的二人特别的显眼。</p>
走在最前面的二人之中,有一人,身长七尺七寸,面容刚毅,猿臂美髯,身上披挂整齐,穿着黑色盔甲,背着两只青黑色的狂歌戟和一张虎筋弦弓,此人便是太史慈,今年二十八岁。</p>
和太史慈并立而行的,是一名手持大刀的粗壮大汉。大汉看起来约莫三十余岁,方口阔鼻、五官硬朗,面容棱角分明,脸上虬须丛生,其颌下有一蓬乱糟糟的胡子,身材魁梧壮硕。远远地看去,只觉得此人真是一条威猛雄壮的汉子!</p>
大汉不时扭头和太史慈说些什么,嘴中呼出一团团的白气,而太史慈面无表情、目不斜视,偶尔才开口和他说上二句,可那大汉对太史慈的冷淡却并不为意。</p>
见到太史慈准时到来,刘基的嘴角露出了笑容。刘基朝着人群,主动迎上前去,他抱着长枪,对着太史慈,双手拱礼道:“子义兄,刘基在此恭候多时了。”</p>
太史慈面色冷淡地回礼道:“太史慈见过长公子。累长公子久候,请恕罪!”</p>
刘基笑道:“无妨,子义兄。”他的目光转向太史慈身旁的粗壮魁梧大汉和后面纷纷到来的人群,继续说道:“子义兄,可否帮忙介绍一下这些壮士?”</p>
不待太史慈开口,那大汉便挺起了胸膛,双手拱礼,粗豪地说道:“某是徐盛,字文向。听闻长公子要和子义兄弟比武切磋,某平日里最喜欢舞刀弄枪,故此邀请了军中的一帮兄弟,前来观战。咱们都有军营内行动的腰牌,不会碍事。”</p>
徐盛的声音雄浑厚实,说话快速、坦率、爽直,自有一股锐气和魅力。</p>
徐盛身后的众人,纷纷开口说道:“某是朱武,字志高,见过长公子。”</p>
“某是杨才...”</p>
“...”</p>
徐盛听到这吵吵攘攘的声音,皱起眉头,露出有点难堪的神情。他转过身去,不容质疑地粗犷嚷道:“诸位兄弟,请听某一言。”</p>
“咱们这般喧哗吵闹,有些无礼,长公子也无法听得清楚。待某来为你们逐一介绍。”</p>
朱武高声喊道:“大伙都听文向兄弟的,别吵吵嚷嚷的。”</p>
众人遂安静下来。</p>
徐盛指着众人,为刘基一一介绍。他指向朱武说道:“这是朱武兄弟,和某一样,同为前营什长...”。</p>
“这是杨才兄弟,中营什长...”。</p>
“...”。</p>
刘基和众人一一行礼。等徐盛介绍完之后,刘基笑道:“我平日里最喜结交豪杰之士。诸位壮士,待我和子义兄比试完之后,再与诸位亲近亲近。”</p>
徐盛和众位兄弟笑着纷纷应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