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卡维的邀请(1 / 2)

第363章359.卡维的邀请</p>

【等改】</p>

肠内营养治疗期间血糖的监测及处理策略</p>

过去20年的许多研究表明,低血糖和高血糖都与不良预后和病死率增加相关,符合U形曲线。2012和2017年荟萃分析结果提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血糖控制需要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血糖过高将明显增加神经疾病患者不良结局,而血糖过低将增加低血糖发生率并导致不良结局[59,60]。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容易出现应激性血糖增高,因此,启动营养治疗时需监测血糖,通常前两天至少需每4小时测量一次血糖[59]。当血糖水平超过10mmol/L时可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目标建议在7.8~10.0mmol/L即可,无需强化降血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值,急性期建议使用胰岛素泵,病情稳定后可使用长效胰岛素替代。</p>

推荐建议17:不论是否有糖尿病病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启动营养治疗后应进行血糖监测,不稳定期频率不低于4h一次,稳定后可降低频次。</p>

推荐建议18:血糖控制目标为7.8~10.0mmol/L,当血糖水平超过10.0mmol/L时,应给予胰岛素治疗。急性期建议使用胰岛素泵,稳定期可使用长效胰岛素替换胰岛素泵控制血糖。</p>

肠内营治疗期间腹胀的监测及处理策略</p>

腹胀的定义:清醒患者为主诉腹部有胀气感,或者体格检查有腹部膨隆,叩诊呈明显鼓音,触诊较硬、移动度降低、紧张度增高或3h内腹围增加3cm或3cm以上。</p>

监测及处理策略: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往往伴有意识障碍,因此需要通过测量腹围值或腹部深、浅触诊的方法对腹胀进行评估。监测频率应取决于患者的喂养情况,但建议不少于每天1次[56]。</p>

方法:腹围测量采用软尺,测量的起点是受试者的肚脐,腰部做标记后在每次呼气时在相同的地方测量腰围,3h内腹围增加3cm及以上认为出现腹胀;用浅触诊和深触诊评估腹胀时,通过施加足够的压力,使浅触诊形成1~2cm的凹陷,深触诊形成2.5~7.5cm的凹陷。如果腹部柔软、活动、不紧张,则认为没有腹胀;腹部坚硬则认为腹胀。</p>

1、腹内压监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出现腹胀后建议进行IAP,并推荐将膀胱内压力作为间接测量患者IAP的首选方法,测量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排空膀胱,注入无菌生理盐水25ml,30~60s后保持尿管与测压管相通,以腋中线髂嵴水平为零点,用标尺测量水柱高度,在患者呼气末读数,测量结果以mmHg为单位,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也可以直接通过测压尿管外接监护仪进行监测。Bejarano等[61]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危重症患者中IAP与肠内营养耐受性存在相关性。当IAP持续升高至&amp;gt;20mmHg,喂养不耐受的风险增加2.7倍,并可能发生腹腔间室综合征[62]。</p>

腹胀发生时建议根据IAP调整肠内营养喂养方案:应每4~6小时监测1次IAP。当IAP12~15mmHg时,可以继续进行常规肠内营养;IAP16~20mmHg时,应采用滋养型喂养;当IAP&amp;gt;20mmHg时,则应暂停肠内营养[56]。</p>

2、GRV: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常规不需要进行GRV的监测,但出现腹胀后应进行GRV的监测,每4~6小时监测1次[43]。推荐方法:使用注射器抽吸法或胃超声监测法进行GRV监测[63]。ESICM认为,部分胃潴留引起的肠内营养中断是可以避免的,建议只有6h内GRV&amp;gt;500ml时才暂停肠内营养,超过200ml仍可继续低速肠内喂养,以维持营养供应。喂养期间建议床头抬高30°~45°并添加胃肠动力药,可改善胃排空和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有6项探讨胃肠动力药物效果的RCT研究,结果建议静脉注射红霉素为首选,通常剂量为100~250mg,每日3次,持续2~4d;若有呕吐,则推荐静脉使用甲氧氯普胺,通常剂量为10mg,每日2~3次[43]。</p>

3、其他处理: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增强肠道的蠕动减轻腹胀;尽早停用导致胃肠功能麻痹药物,如芬太尼、吗啡等影响肠蠕动的药物,改善胃排空和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提高血白蛋白水平,减少肠道黏膜水肿;肠内营养时联合益生菌的使用,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腹泻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另外还可辅以腹部按摩、肛管排气、胃肠减压、运动等干预措施。</p>

推荐建议19:推荐测量腹围值或腹部深、浅触诊的方法作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常规评估腹胀的方法。</p>

推荐建议20: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发生腹胀后,推荐对患者进行IAP监测及GRV监测,每4~6小时监测一次。当IAP12~15mmHg时,可以继续进行常规肠内营养;IAP16~20mmHg时,应采用低速滋养型喂养;当IAP&amp;gt;20mmHg时,则应暂停肠内营养。当GRV超过200ml可低速肠内喂养,当GRV&amp;gt;500ml时应暂停肠内营养。</p>

肠内营养治疗期间腹泻的监测及处理策略</p>

目前关于腹泻的定义没有统一标准,普遍根据排便频率、性状及量来进行判断。重症监护营养组织将其定义为24h内出现3~5次排便或粪便量≥750ml。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指的是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治疗2d后出现的腹泻。一般情况下,通过采取调整输入营养液的温度、降低营养液输入的量和浓度、控制输注速度、酌情使用止泻药物等措施后,患者的腹泻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p>

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腹泻需要对粪便进行准确地评估,目前临床上应用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粪便视觉特征图表工具或Hart腹泻计分法来进行腹泻评估。对可能导致腹泻的感染性或其他疾病,评估内容还应包括:腹部检查、排便量、粪便性状、粪便细菌培养、电解质检查、药物治疗的使用等。</p>try{ggauto();} catch(ex){}

BSFS是一种七分类的视觉性图表,从1型最硬的粪块到7型水样便一共包括7个类别,粪便等级被评为6或7分的患者即可被定义为发生腹泻[64]。</p>

KSC-Tr涵盖了腹泻的频率、稠度和重量特征,其中稠度分为4类,重量分为3类,稠度×重量组合成12类情况并赋值,24h内每次排便评估得分累积值&amp;gt;15分,判断为腹泻[65]。</p>

《中国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常见并发症预防管理专家共识》推荐采用Hart腹泻计分法[63]。Hart腹泻评分表对9个分类进行赋值,其总分是当天每次排便的分数之和,每次排便均按此表进行评分,若24h累计总分≥12分则判断为腹泻[66]。该表使用简单,目前是国内护理领域评估肠内营养患者腹泻情况最常用的工具。</p>

图片</p>

处理:肠内营养相关腹泻并发症由多因素造成,包括营养液的种类、肠内营养方式及途径、肠内营养开始及持续时间、肠内营养输注的速度与量、肠道应激反应、营养制剂被污染等。早期识别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危险因素,建立防范或预警机制,从而进一步降低腹泻发生率,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67]。</p>

肠内营养相关腹泻的处理需医护共同制订临床决策,建立由医生、营养学专家、护士及药剂师组成的多学科营养支持团队,负责监测营养治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可减少腹泻等并发症,并降低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p>

在肠内营养实践中,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避免一次性物品的反复使用,污染肠内营养液。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可降低肠内营养期间的细菌污染风险,从而降低腹泻的发生。对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推荐采用肠内营养输注泵匀速输送的方式进行营养制剂喂养。以低剂量起始喂养,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并遵循肠内营养序贯治疗逐步加量直至达到目标喂养量。推荐给予个体化适宜温度的营养液[68]。</p>

最新小说: 巨星从破产开始 超级优化 乃木坂之看着你飞舞 异世之独行修真路 发个微信去天庭 逆天魔妃:帝尊,放肆撩 兽世奇缘:美男兽夫,轻点撩 开局签到七个姐姐 都市大风水师 七十年代大佬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