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四十七年十月初五</p>
楚国监国太子卫玄接受了孟君的议和,可孟君却得寸进尺在双方盟约的节骨眼上追加条件,不仅要求楚廷割让江北四州之地作为他的领地,更是要让卫玄派他的儿子卫亮出城送其过江方敢退兵。</p>
卫玄一心只想着让孟君速走,对于孟君的条件当然是无有不准,更是以卫援的名义下旨让河南岸驻扎的勤王大军不可妄动攻击孟君的人马。</p>
十月初七,双方在西华门外歃血盟誓,宣布停战修好。</p>
然而不出成译所料,盟誓之后孟君却迟迟没有退兵的意思,不管卫玄怎么派人去催,孟军总是能找各种理由将使者挡回,一会说是没有船只运送辎重人马,一会又说惧怕城外的援军追击,反正各种理由花样百出。</p>
卫玄没有办法只能又答应孟君让城外的勤王大军向南后撤到了距离建康十几里外的聚宝山,双方相持了几个月,人死了好几万,不但没能解建康之围,现在还后撤了十几里,真是让人摸不到头脑。</p>
联军诸将虽然都知道这是孟君在拖延时间,可却没有人一个人站出来说一个不字,况且有太清帝卫援的圣旨在,就算卫则等人有意见也只能奉旨照办。</p>
就这样,在卫玄的一再妥协之下,孟君借着这个机会将东府城中的粮草全都运进了建康城,还命人加固了秦淮河和青溪的防御。一切准备就绪后,孟君又向卫玄提出条件,直言城外的临川王世子卫则和镇南将军王行云对他极其仇视,他若是退兵二人必定率众来追,要是想让他撤军,需将二人召入城中方可让他安心。</p>
旨意一到卫则大营,任廉、吴越、吴建、张简,没有一个人不反对此事,前番青溪大战越州兵马损失惨重,再加上联军之中皆无战心,卫则等人也就对孟君拖延时间一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当什么出头鸟了。可如今孟君居然得寸进尺想要诓卫则和王行云进城,一但二人进城这援军之中就再没有敢战能战之人了,孟君如意算盘打的震天响,真可谓是不要脸到了极点。</p>
越州军帅帐内,各营的主将齐聚,议的便是进城之事。虽然在场之人没有同意让卫则进城的,可事坏就坏在这是卫援的旨意,楚国以武立国却是以文治国,讲的就是个忠孝仁义,虽然大部分人都做不到,但是谁又能去挑自己的毛病,当然是用这些东西去监督约束别人。今天若是卫则不进城,抗旨不遵事小,惹下个不忠不孝的罪名那可就事大了,这周围可都是一群别有用心的小人,他们可都在等着看临川王一脉的笑话呢。</p>
“现在孟君变着花样在拖延时间为的便是整军再战,世子一旦进城便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p>
卫则看着吴越无奈道:“表兄所言我又如何不知,可是陛下的圣旨在此,若是我不奉旨,孟君若以此再起战端,那我便成了千古罪人,奈何?”</p>
“他奶奶的!”吴建拍案而起怒吼道:“这仗打的真憋屈,一步未进不说还后撤了十几里,青溪一战我们死伤了近万人算是是白打了,今天竟还要让世子入城送死,我吴子立第一个不答应,大不了撕破脸和孟矮子拼了,我打头阵!”</p>
吴建的怒吼在沉寂的帐中显得格外的浑厚,道理谁都懂可就是绕不过这个坎,无论是不奉旨还是翻脸结果都是一样,抗旨不遵和不忠不孝的罪名都背定了,孟君就是吃准了卫则的软肋,毕竟进也好退也好对他都没有坏处。</p>
众人皆束手无策默不作声。</p>try{ggauto();} catch(ex){}
“我有个办法,不知道可不可行。”</p>
话音未落,帐中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了张简。</p>
张简微微一笑随即肃容道:“孟君所谓议和无非是缓兵之计,既然他想拖延时间又想诓骗世子入城,那我们何不将计就计帮他拖延时间,只要拖到他藏不住装不下去,这挑起战端的罪名自然也就安不到世子头上了。”</p>
“对呀,只要让孟君先露出狐狸尾巴,我们就不需要背负什么责任了,可是我们要如何拖延时间呢?”</p>
张简看着吴越笑道:“叛军围困皇城三个多月,城内定然缺衣少食,世子可向陛下上书,直言城中供给不足,入城前还需向皇城中运送物资,然后可命一能言善辩之人在城中周旋,孟君十余万人马外无补给内耗甚巨,用不了多久他就会露出凶相继续进攻,到时候自然就怪不得我们了。”</p>
“对啊!”</p>
“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