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芯片都相当的复杂,是他压根就搞不定的。</p>
也就是说:张红卫编写的编译器和仿真器是真的很管用,是一种全新的芯片设计工具!</p>
这个工具没准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p>
“徐老师,要不,您协助我把掩膜版先造出来?”张红卫说道。</p>
徐正义赶忙点头说:“没问题!”</p>
“不过,我有一个请求,红卫同志你发明的这种芯片自动设计工具能否给我一份?”</p>
张红卫笑道:“当然可以,这个工具以后是共享的,国内同行都可以用。”</p>
“我还要专门写一本书出来,让更多的人学会这种工具。”</p>
当日下午4点多,张红卫在徐正义以及其学生的帮助下先把掩膜版给造出来。</p>
制造掩膜版是挺艰苦的一个事情,用了足足两三天的时间,总算是齐活儿了。</p>
这也让张红卫意识到一个问题:芯片工业要发展,生产设备的现代化刻不容缓啊!</p>
他本来是想研制炮位侦查雷达来着,结果,好家伙,让他不得不开始考虑芯片全产业链升级的问题了。</p>
掩膜版造出来之后,张红卫这才又开始尝试着把芯片给造出来。</p>
又是四五天过去,张红卫总算是把研制炮位侦查雷达的几种芯片给搞定了。</p>
搞定了芯片之后,其他的部件就是工业生产的问题了。</p>
张红卫此前已经把炮位侦查雷达的其他部件的设计工艺图给搞出来,让张成功自己想办法分派任务给不同的单位去打造。</p>
其实,炮位侦察雷达一共也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雷达、电源和拖车。</p>
雷达这一部分除芯片之外的部分可以在北大无线电系的实验工厂进行加工。</p>
因为这个任务是通过四机部颁发下来,算是个国家任务,所以,北大无线电电子系的主任杨志祥非常的重视。</p>
他调集了本系所有的雷达研究方面的骨干科研人才进行攻关。</p>
不过,杨志祥很快就发现:根本就不需要攻关……</p>
因为,上面提供了详细的设计工艺图纸,只需要照着去做,就好了。</p>
也就用了一周多点,这款雷达的配件就基本上被在北大无线电电子系的实验车间给造出来。</p>
“杨主任,有点儿怪啊!”</p>
北大无线电电子系著名教授肖明仁对杨志祥说道。</p>
这个课题任务,就是由肖明仁主持的。</p>
“哪里怪了?”杨志祥问。</p>
肖明仁说:“这个雷达它缺失了重要的集成电路部分,我们在试验车间里造的就是一些天线、底座、机架等内容。”</p>
“图纸上也注明了,集成电路是由张红卫协同清华电子系的徐正义教授研制打造。”</p>
杨志祥还真没仔细去看过那图纸。</p>
听得张红卫的名字,他就有点儿动容:“张红卫?”</p>
“是咱们系的张红卫吗?”</p>
肖明仁点点头说:“应该是他。”</p>
PS:求追读求月票求推荐票!本书上了两轮推荐,积累了5千多点收藏,大概率后面就这样了,小作者明天问问编辑,不行就直接上架试试水,希望看书的大大能订阅一下,给点信心,拜谢了。</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