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事,那人(第二十八章)</p>
明青萝</p>
我读小学四年级时的那个寒假,巧生叔结婚了。那是农历的腊月二十四,我们明村人千百年习俗里的小年,从这天起就是天天过年了,最大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从这天起千年古镇卢镇不再是农历一、四、七是赶集日,变成了天天都是赶集日,卢镇的大街小巷天天都挤满了攒动的人头、挪不动的双脚,大家都在用热烈的气氛和鼓囊的钱包迎接新年的到来。</p>
从农历二十二日的晚上开始下雨夹雪,二十三日的中午变成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的,一直下到二十四日的早上八点半,迎亲队伍顶着仍在飘飘扬扬的大雪走出明家祠堂,在热烈的鞭炮声中前往十五里外的麻鸡坝接亲。这时,巧生家点燃的爆竹声响彻云霄,奇迹般地吓跑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迎亲队伍在欢唱的唢呐声中高声喝彩老天爷会做人。这是我在明村见过的最大的一场雪,直到明村被几百台大型推土机碾压成历史的尘埃,再也没有下过这么大的雪了,甚至在期间的多数年份,连雪花的影子都未曾找到过一次。</p>
黄昏时候,刺眼却寒意逼人的太阳在西边的山林里隐藏了身影,鞭炮声、唢呐声、人群的欢笑声,由远及近,沿着明村河岸边蜿蜒细长的泥巴路,一阵响过一阵。我和一班小伙伴们照例跑在了主家接亲的最前面,后面跟着的是明村儿女双全、福寿禄皆满堂的左邻右舍。当两边的鞭炮声撞在一起时,我看见巧生叔满头大汗地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前面,胸前的新郎红花都被汗水打湿了,载着新娘的自行车轮子沾满了泥污,还有雪花粘在车胎、车把上。自行车的前后左右各站了一个高大青年,他们就像是护卫元帅的大将军,护送着新郎新娘跨越了这十五里的厚厚积雪。毫无疑问,如果不是他们,单凭巧生叔那瘦瘦弱弱的身子骨,几天时间也无法把新娘接回家,说不定路上也不知道要摔多少个跟头。</p>
新娘在大厅里的糖簸子(就是用竹子做的一个圆形筛子,与筛米的筛子相似,用大块的竹子编织,竹子之间没有缝隙,直径一般在两到三米,这是明村晾晒东西的主要工具)里坐好,巧生叔才解放了出来。他一边换衣服,一边塞给我一包八块头,这是我们明村做酒席的必备大菜,就是油炸草鱼,一桌只有八块,所以叫做八块头。这是我最心爱的美食,当然我都是当零食来吃的,又香又脆,那香气和美味溢满了我的整个童年时光。难得巧生叔在娶媳妇的大喜日子里也没忘记我最喜爱的美食,竟然记得把中午新娘子家酒席上的八块头给我打包带回来了。我一边享受着美味,一边打量着红盖头下高大壮实的新娘子,心想,有了这么细心体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巧生叔,这一家子以后的生活一定能甜美如蜜。</p>
在我们的祝福声中,鞭炮声惊落了明村树枝上的皑皑白雪,初春的太阳把辛苦和忙碌重新带回了明村一望无际的广阔田野。农家的喜怒哀乐都离不开这遭人诅咒又遭人怜惜了千万年的土地,巧生叔家的喜怒争吵自然也没能脱离这静默无言的土地,继而伸展至陡峭山峰下的小院里,直至整个明村的沟沟坎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