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序挑着两个大箩筐,沿着村中的石板小路缓缓前行,小路两旁是传统的青砖黑瓦房,屋檐下挂着红辣椒和玉米,偶尔有鸡鸭在路上悠闲地踱步。</p>
村中的孩子们在巷子里嬉戏打闹,老人们坐在自家门前的小板凳上,悠闲地摇着蒲扇,妇女们则在屋檐下忙碌着,有的在编竹篮,有的在织毛衣。</p>try{ggauto();} catch(ex){}
“明序啊,饭吃了没?”</p>
这些老人和妇女们见到陈明序,全都笑着打招呼,只是短短时间内,陈明序会做索面的消息已经传开了。</p>
当然,其中很大概率有他娘的功劳。</p>
“已经吃过了,婶婶你们吃了没?”</p>
陈明序笑着和村民打招呼,那成熟稳重的样子,让这些老人和妇女都很意外,她们印象里的陈明序还是个二流子形象,这一下子转变也太大了。</p>
难道真的是话传话传歪了?</p>
陈明序其实没那么不着调,真是出去学做索面了?</p>
“明序啊,这箩筐里面装的就是索面吧?”</p>
“是啊,婶婶你们要不要来点。”他笑着放下箩筐,打开箩筐盖子,让这些婆婆婶婶看里面的索面。</p>
今天已经被预定了四十斤索面,还剩下十斤索面可以卖,如果能再卖出去一些,自然再好不过了。</p>
“这索面看着确实好啊。”她们虽然早就听说陈明序索面做的好,亲眼看到还是不一样,“多少钱一斤?”</p>
“跟普通索面一样,八毛一斤。”陈明序答道。</p>
“不能再便宜一点了?”</p>
老婆婆虽然知道这价不贵,下意识的还想讲讲价。</p>
“真没法便宜了,我挑到集市上,肯定要卖一块一斤的,这也是看在乡里乡亲的。”陈明序摇摇头。</p>
其他人都是八毛一斤,这价格是绝对不能改的。</p>
“那好吧,给我来一斤吧。”老婆婆道。</p>
其他妇女见了,也都买了一斤,虽然她们平日里不舍得吃,但总要备着一些招待客人的。</p>
“好。”</p>
陈明序马上给几人拿索面。</p>
婆婆婶婶们也回去拿了竹篮来装。</p>
这一下子就卖出了三斤,陈明序收到二块四。</p>
南方人好客,好索面确实不愁卖。</p>
当然,各家买回去也都是备着,下次再买索面的时候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因此就算八毛一斤也舍得。</p>
“这索面确实是好,比起枫树脚那家好多了。”婆婆婶婶们用竹篮装了索面后,还在那里夸着,有些惊讶。</p>
“明序,你这索面哪学的啊。”老婆婆询问道。</p>
“哈哈,不好说,不好说。”</p>
陈明序打了个哈哈,挑着索面就离开了。</p>
没多久,他就来到了王大娘家,王大娘正在晒新作的尿布,想来孩子这几天就要生了,他记得是个男孩。</p>
“明序来了啊。”</p>
“来来来,到大娘家坐坐。”</p>
王大娘热情招待道。</p>
“王大娘好。”陈明序打招呼,随后将箩筐放下,“等会还要去其他家,就不去大娘家坐了。”</p>
“哎,好,你等会,我去拿箩筐。”王大娘忙道。</p>
二十斤索面,总共是四十扎,陈明序将索面拿出来后交到王大娘手里,他们这儿索面都不会称,按扎算。</p>
王大娘接过索面,就知道这一扎索面分量十足,肯定有半斤,而且索面晒好后,各方面看着都极好。</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