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连忙说道:“老师,我扶你回去休息吧。”不等宋濂说些什么,就搀扶着宋濂往回走。</p>
只是没有几步,就见宋濂忽然弯腰,开始强烈地咳嗽起来。随着阵咳嗽,鲜血一下一下喷到了地面上,好像一朵朵重叠的梅花。深红浅红夹杂。</p>
这一下,还没有散去的大臣们一下子围了过来。</p>
太子顿时大怒,说道;“这么没你们的事情,太医,传太医。”</p>
太子之所以大怒,有两点。这些人围过来对宋濂的病情并没有一点用处。另外一点,太子担心宋濂这样的作为,会惹得朱元璋大怒。太子就在宋濂身边,知道宋濂是真的撑不住了。本来身体就弱,在胡惟庸案之中,更是缠绵病榻,很多事情都是带病上朝的。有今日的局面,虽然在预料之外,却也在意料之中。</p>
但朱元璋会怎么想?太子可不知道。但是他知道父皇并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p>
今日之事,如果让父皇认为是宋濂故意卖惨。估计会有雷霆手段,在后面酝酿。所以,他立即要控制局面。将人都赶走。希望将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之内。</p>
只是这个时候,百官都在。估计限制也限制不到什么地方去。</p>
------</p>
果然,刚刚回到乾清宫的朱元璋,立即就听到了这个消息。顿时大怒,说道:“宋濂老儿,你以为你是谁?是觉得朕刀不快乎。”</p>
疑心重的朱元璋第一时间,觉得宋濂是做戏,借此机会来扩大影响。坏朱元璋的名声。</p>
一瞬间,朱元璋有种将宋濂弄死的冲动。</p>
只是结果就是如此出乎意料。</p>
过了一会儿,太子满眼通红地来到乾清宫说道:“父皇,老师没了。”</p>
朱元璋微微一愣,说道;“你说什么?”</p>
太子说道;“宋老夫子没了。”</p>
朱元璋脸色一松,露出一个说出清楚的表情。朱元璋的心绪也纷杂至极。</p>
有解气。</p>
这老东西,这个老东西,刚刚给自己一个难堪,老天爷就收了他,算是为我出了一口气。但是更是一种失落。宋濂从开国之前,就作为朱元璋的顾问,太子的老师,屈指算来,小二十年了。</p>
甚至宋濂不仅仅是太子的老师。朱元璋有什么问题,这也常常与宋濂请教。说是朱元璋的老师也不为过。</p>
而今双方政见越发走不到一起去了。但是并不是一点情分也没有的。</p>
“父皇,这是老师的遗折。”太子双手呈上。</p>
朱元璋拿过来,一看上面只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开科举。大抵是遗折,宋濂写得情真意切。也直截了当,也没有什么隐喻。直接说了。天子一人之尊,不足以治天下。天子与士大夫合作才能治天下。</p>
而科举之道,正是维系士大夫的重要关节所在。</p>
科举之道一日不兴,天下士子一日不安心。当天下士子求富贵无道,则有从乱者,则天下多事。陛下固然不惧,奈子孙何?</p>
云云。</p>
朱元璋看了之后,一时间也沉默了。</p>
抛去其他冠冕堂皇的东西,科举最大作用,就是拉拢士大夫集团,开辟上升渠道。只有取才之法,是处于次要地位。这并不是否认科举筛选不出来人才。而且除却科举之外,就没有其他办法筛选出人才吗?</p>
想来不是的。</p>
宋濂也是了解朱元璋的,这种话,要比那种冠冕堂皇的话,要有用得多。</p>
朱元璋沉默良久,说道;“宋夫子的后事,你去处置吧。他为咱家效力多年,也受了不少委屈。在事上就不要受委屈了。”</p>
太子说道;“孩儿遵命。”</p>
太子对宋濂感情深厚。此刻也无心他事了。再加上宋濂嫡系子孙都因为胡惟庸案影响,坐诛者有之,发配者有之。后世也没有人主持了。太子不能不管。</p>
朱元璋在太子走后,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叫何夕来见我。”</p>
他等不及了。</p>
他本来想让何夕准备好,自己来见他的。只是宋濂之死,给了他一个警钟。时不我待啊。</p>
虽然历史上他能活到七十岁,但是何夕也说,而今一切都有改变。连同他的寿数估计也许也会改变。更不要说,即便他的寿数不变,也不过区区十几年。</p>
十几年,对于改变一个国家的面貌来说。</p>
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时间宝贵,耽搁不得的。</p>
“是。”徐正立即行礼。</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