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收购站,顾名思义就是收购药材的,这个很好理解。</p>
他们这里没有,镇上倒是有一家,有时候有人进山采到比较名贵的药材,比如天麻,灵芝之类的,都会前往镇上卖给他们。</p>
但是一般比较普通的药材,比如黄精,玉竹之类的都会卖给供销社,这种量大,不像那些名贵的药材,只要供销社收,一般就不会专门挑到镇上的药材收购站去卖。</p>
吴涛和宁建国解释了一下两者的不同之处。</p>
总得来说,就是药材收购站,只收药材。</p>
但是供销社不一样,除了卖货之外,收购的东西也各种各样,根据每个地方的情况而定。</p>
在没有药材收购站的地方,又有药材出售的话,供销社就可以收,或者有时候药材收购站会委托别处的供销社帮忙收购。</p>
这样一说,宁建国就明白了。</p>
像现在这种情况,应该就是供销社帮药材收购站收取的,只不过是供销社主动去询问要不要收。</p>
明白了这两者的区别,宁建国就知道哪些东西卖给供销社划算,哪些东西直接卖给药材收购站。</p>
像是不久后去捡菌子,采蕨菜,这个肯定是卖给供销社。</p>
但要是采到天麻,金线莲,灵芝这种药材,那肯定是卖给收购站划得来些。</p>
宁建国和吴涛咋这边聊着天,那边也闲着,很快就把他们带来的白茅根过称装好车。</p>
八天的时间里,几户人将近翻二十多亩地,送了一万多斤湿的白茅根过来。</p>
这次结账一看,有三十多块。</p>
算上前面几次的,有一百二十多,还差一点点才够一百三十块。</p>
这些钱里头,宁建国他家只进账三十五多块,刘桂林有个十块入账,剩下的全是宁三伯和宁五叔家的。</p>
看上去宁建国他家只拿了小头,但不能光算金钱账。</p>
就是那些地,请人帮忙把草给扒了,不算自家出的力,起码要四十多个工。</p>
再加上让自家亲戚挣了钱,虽说不多,也差不多抵了工钱,这种好事,农村里头的人,巴不得天天有。</p>
除此之外,宁建国他一家的名声也有了很大的提升。</p>
哪怕是前面有人诋毁,但大家终究看在眼里,只有大哥二哥是兄弟,三哥和五弟就不是兄弟了?</p>
宁建国是不怎么在乎别人怎么说,他过好他自己就行。</p>
但是家里人不行。</p>
人活一辈子,其实大部分人都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p>
要不然也不会有人因为风言风语逼得自寻短见了,这真的是自寻的吗,不见得。</p>
一个好的,良性的社会评价,还是很重要的。</p>
按照惯例,宁建国买了些糖分发给供销社众多帮忙的人,再买些烟发给两个拖拉机师傅和几个抽烟的。</p>
大家都很开心,要是都像宁建国一样,就是多帮点忙,加点班也没啥关系。</p>
前面三次,每家每户都出过一次钱了,这一次就按照每家每户的人口来平摊。</p>
本来宁建国是觉得他们三家一起出就行的,但刘桂林强烈要求按照人数来。</p>
宁建国也是从十六七岁过来的,知道这个年龄的自尊心尤其强烈。</p>
你可以帮他,带他一起挣钱,但是不能是施舍。</p>
考虑了一下,就同意了刘桂林说的做法。</p>
按人数来就按人数来吧,本就是人数最多的也挣得最多。</p>
收好钱,宁建国转头就交给李燕玲:“你先和爸妈他们一起回去,这个钱你分一下,咱家的你留一半,剩下的就给妈吧。”</p>
知道他留下来是有事,李燕玲也没说啥,接过钱就跟着众人先行回去了。</p>
吴涛一看宁建国还没走,就知道他想问啥:“建国,跟我去下办公室,我们里头说。”</p>
来到供销社里头的办公室,吴涛让他找个地方坐。</p>
他看了看自己满是灰尘和泥土的衣服,想想还是算了,别把椅子给弄脏了,就站在一旁等着。</p>
吴涛见宁建国站在那里没坐,也没说啥,在一个抽屉里翻了翻,然后拿了两样东西递给宁建国。</p>
“这玩意,前几天就办下来了,不过见你在忙,人也多,你没问,我也就没说。”</p>try{ggauto();} catch(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