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要求中央直管西州,以保护丝绸之路畅通,并防御在西北方虎视眈眈的西突厥。</p>
但士族不这么认为。</p>
他们觉得直接管理西域不合算,太费钱了。</p>
其中隐藏的含义是:</p>
这些中原的上流人家,不可能去兼并远在千里之外的土地。</p>
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么朝廷又何必浪费金钱和精力,千辛万苦地去治理?</p>
至于商贸是否畅通。</p>
那是商人的事情,与他们这些地主何干?</p>
“朕……知道了。此事再议。”李世民闷声道。</p>
看着长孙无忌怀里的一堆文章,他忍不住好奇地问:</p>
“你抱着的这些是什么?群臣的血书?”</p>
长孙无忌听出了妹夫的不悦,小心翼翼地说:</p>
“呃……是那些孩子们写的检讨书。您昨天交代的,要亲自审阅。”</p>
“哦,放那里吧。”李世民无精打采地指指桌子。</p>
长孙无忌拱手,七上八下地退下了。</p>
李世民郁闷地坐在龙榻上。</p>
没想到,李孝恭的死会引发这一串连锁反应。</p>
士族出身的文臣们,越来越明着和他唱反调了。</p>
如果是为了国家大事直言进谏,还则罢了。</p>
问题是,那些家伙未必立场端正。</p>
奏折里或多或少都掺杂着家族私心。</p>
不愧是传承千百年的大族,生存有道啊。</p>
这股歪风是该刹刹。</p>
可打断士族的骨头,连着皇权的筋。</p>
该怎么精准地敲打他们呢……</p>
“呼……”</p>
李世民苦恼地叹气,觉得自己就像个和面师傅。</p>
水不能多了,也不能少了。</p>
而且,李治的表现也让他难以理智。</p>
这屁股已经大半边坐到士族那一方了。</p>
就这样子,以后还怎么当好晋王,拱卫他的太子哥哥?</p>
着实让人失望透顶!</p>
是被世家大儒教坏了啊!</p>
李世民有点后悔。</p>
李治的性格太乖宝宝了,老师说什么就信什么。</p>
早知道有些士族会在皇族教育里塞私货,把皇族后代按照他们的意图引导。</p>
在老师的选择上,就应该更谨慎才是!</p>
与其学到错误的知识,还不如不学。</p>
就像某个……不,某群整天不上课,天天泡在大街上的熊孩子那样……</p>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目光不由得望向了桌案。</p>
孩子们的“检讨书”整齐地摞在一边。</p>
字迹一点也不幼稚,反而相当老练,甚至还像草书大家那样连笔。</p>
根本不像出自整天逃学的稚童之手。</p>
毕竟是被某位殿下每天军训出来的。</p>
每日一更,加上修改重写,文本量一点也不比基层文吏少。</p>
李世民顿时来了兴趣,随意拿起第一份。</p>
第一份就是李明殿下彻夜所写的大作。</p>
作为这群熊孩子的带头人,理所当然地摆在第一个。</p>
“那厮到底写了点什么呢,他会老老实实认错吗?</p>
“大概不会。”</p>
李世民的嘴边不由得浮现淡淡的笑容,翻开一看。</p>
第一句话就震撼他五百年:</p>
“陛下于贞观元年全面考察分封、州县的利弊时,曾作出重要指示:</p>
“‘朕治理天下,百姓是根本,而不是劳役百姓以供养自己的亲族’。”(朕理天下,本为百姓,非欲劳百姓以养己之亲也)</p>
这种不讲套路的文章体裁,还真是……</p>
讨人喜欢啊。</p>
人总是喜欢被拍马屁的。</p>
像李明这样,记住领导在什么时候说过什么话,就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马屁。</p>
让领导觉得自己的决策受到了重视。</p>
“这个讨厌鬼,在不讨厌的时候,还真是……不讨厌啊。”</p>
李世民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看着文章嘿嘿傻笑起来。</p>
第一句话吸引了他的兴趣,文章就成功一半了。</p>
李世民忍不住地往下看。</p>
读着读着,他不由得坐直了身体,表情逐渐严肃,若有所思地抚摸起了两撇胡子。</p>
这写的……</p>
有点意思啊。</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