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看出来了,但还是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p>
这里面的原因就很复杂了。</p>
最重要的一点,即使不考虑汉王就藩的缘故,单说杨嗣昌通过坚守郧阳、兴安,与武昌、荆州等地遥相呼应,多方牵制李自成的对策,也是个极佳的战略。</p>
让崇祯自己想,也没有更好的对策了。</p>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杨嗣昌能保证自己辖地内基本安宁,每年上交朝廷的税赋半分不少。在这个基础上,杨嗣昌还能从士绅、豪强手里弄到粮饷,从而自己负担大部分军需,大大减轻了朝廷的负担。</p>
所以崇祯找不到更好的人选替代杨嗣昌。</p>
大明可能有不少比杨嗣昌能力强的,但综合考虑能力、经验、威望、资历,能替代杨嗣昌的人就太难找了。</p>
而且杨嗣昌已经证明了自己能够经略好西南数省,既然没出大问题,那保持稳定才是最佳选择。</p>
如果现在换人,那还得反复尝试,试出下一个适合经略西南的人选。</p>
大明现在的局面,经不起这么反复折腾了。</p>
所以崇祯的选择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区区一个汉中府而已,就算真让汉王占住了,短期内反而能替朝廷独当一面。</p>
等天下大势稳定了,再收拾汉王也不迟。至于杨嗣昌嘛,文臣而已,一道圣旨就解决了。</p>
再说了,杨嗣昌做的事情,还在合理范围之内,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逾矩。</p>
人心渐失的局面下,杨嗣昌还在干实事,这就已经很不错了。</p>
崇祯自己分析了一下形势,便下令京师戒严,并允许北直隶、山东各府、州、县组织乡勇,抵抗清军。</p>
众臣只管唯唯领命,都不愿意再讲自己的见解了。</p>
如今朝廷已经在逐渐失去对地方的掌握,而且手中能调动的资源越来越少。</p>
所以清军入塞、肆意劫掠,朝廷只能干瞪眼,地方则只能自求多福。</p>
以前清军入塞,好歹还有勤王大军。</p>
地方州府据城固守,勤王大军跟在清军后面追击。</p>
虽然勤王大军无法对抗清军主力,但撞上小股清军,还是能拼一拼的。</p>
所以清军也有许多顾忌。大军聚在一起,不方便抢掠;分散开吧,又容易被勤王军重创。</p>
现在好了,勤王大军没有了,清军彻底安逸了。</p>
剩下唯一的难点,就是攻城了。</p>
所以清军这次入塞后,不慌不忙、优雅从容,分兵劫掠、试探为主。</p>
如今是寒冬,先站住脚,小规模劫掠。等明年春暖花开,再进行真正的大规模劫掠。</p>
在明年夏天之前结束劫掠,退回辽东即可。</p>
却说在京师戒严的同时,襄阳城中,一片混乱。</p>
左良玉命部众向城中士绅、富户‘借饷’,闹得沸沸扬扬。</p>
最后连左梦庚都看不下去了,便来到书房,对左良玉抱怨道:“爹,您看看外面都成什么样了。再这样下去,咱们就无法在襄阳立足了。”</p>
左良玉像看傻子一样看了一眼左梦庚:“你不会真想留在襄阳抗击李自成吧。</p>
‘借’一批粮饷,咱们就可以乘船南下了。</p>try{ggauto();} catch(ex){}
谁爱对抗击李自成,谁就去好了,反正我不去。”</p>
左梦庚被噎住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