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温充(1 / 2)

老村长很是坦诚布公,刘禅听完后,算是明白了,今日这一趟并不会有什么危险。

对刘禅来说,老村长在当年对自己确实是有着几分恩情的,这点恩情还是要还的。

也正是当年种下的果,现在才能有这七万百姓想要顺利从云梦泽里走出来的因。

登上了舜帝庙的前坪,这里已经站满了许多人,有百姓,也有白毦兵站在那里警戒,在场中有个搭建起来的简陋小木台子,台子上地毯上跪坐着一个中年男子,与老村长有几分相像。

看到刘禅来了,中年男子站起来,对刘禅行礼:“草民温充,拜见少主。”

刘禅还了一个礼数,打量了一下老村长的儿子温充,见到他头上扎着纶巾,身上穿着也是读书人打扮,问道:“温充是读书人吗?”

温充邀请刘禅坐下,一面回答刘禅的话:“七岁蒙学,求学至二十,一直都是以读书人自居,后来在游学途中天下大乱,经历过几场兵灾之祸,侥幸逃脱留得性命,觉得世道太乱,遂携带了家人进入云梦泽中避乱。”

温充说着苦笑道:“本想在云梦泽里安心做学问,但是当年实在是太过于天真了,云梦泽里聚居之地,哪有能安心做学问的地方,人人都想着如何生存下去,想要活下去就得比别人狠,那段日子真是不想回望,不过所幸熬了过来,也侥幸能被百姓们推选出来担任头目。”

如甘夫人之前所说,云梦泽里人可不单单是只是逃难的百姓,还有穷凶极恶之人,其中不乏在外面犯了重罪而逃入云梦泽的恶人,一个读书人能在这种环境下担任头目,其手段肯定是不得了的,虽然是读书人打扮,有几分儒雅,但眼前的这个人狠起来恐怕都要比那些凶恶的罪犯都要让人害怕。

“担任上头目后,带着百姓们种田、捕鱼,也算是帮助到了百姓们能稍微好一点生存下来,不过随着人口的增多,云梦泽里的土地并没有增多,想要开垦荒地也不是那么简单,云梦泽周围多是沼泽、山地和芦苇荡这样的水泽,是没有办法种植的,想要往外面扩张,就会挤压外面这些在官府入籍了百姓生存空间,发生冲突是可以预见并且不可避免的,最后惹得还会是官府军队过来镇压,得不偿失。”

“询问了很多百姓的意见后,很多人愿意走出来,只是担心官府会对他们进行欺压。”

刘禅闻言没有立即给温充答复,而是侧过头看向舜帝庙,舜帝的雕像可以透过大门看到,雕像残破,已经很多年没有人打理修缮了,旁边的女英、娥皇的塑像更是惨不忍睹。

“位置是庞林选的,知道庞林为什么选择这里吗?不单单是因为这里安全,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寓意。”

温充:“愿闻其详。”

“舜帝时,三苗叛乱,后稷、司徒、皋陶、共工、虞、伯夷、龙等舜帝的大臣,对苗民的叛乱,他们一致主张召集大军征伐。在他们看来,征讨三苗这种高傲不驯的顽劣部族,是天经地义的,是伸张正义之举。

司职百姓教化的司徒契说:“三苗不服王化,杀无赦!”管刑罚的皋陶说:“只有将苗民斩尽杀绝,天下始得太平。”管发布政令的纳言龙,更是振振有词:“中国与三苗不共戴天,战争势在不免。否则,战祸蔓延,后果不堪设想,望我帝早为定夺。

那个时候三苗一直作乱南方,百姓苦不堪言,舜帝却并没有被仇恨所蒙蔽,而是体会到百姓的艰苦,他的意见以教化为主,征讨为辅。舜帝认为几百年来,战乱频繁,劳民伤财。天下好不容易平息战乱,取得了太平。百姓刚刚从大水患中挣脱出来,又大动干戈,必将激起天怒人怨,因此,舜帝决定亲自南巡,当时舜帝已经做了四十余年的帝王,年事已高,他认为正是自己年事已高才要为后世做出化干戈为玉帛的榜样。”

刘禅笑着对温充说道:“舜帝况且对三苗这等常年叛乱的异族心怀仁德,那我刘禅亦或者荆州官府,岂能对同胞痛下杀手?我父亲时常告诫我对百姓要心怀仁德,不管是有没有入籍,都是百姓,这些人未来都是我的子民,既然是我的子民,那我在他们困难的时候,又为什么不去伸出援手进行帮助他们?”

温充闻言站起来对刘禅躬身作揖:“少主日后天下一统,登上帝王之位,定然可以远超尧舜。”

刘禅看了一眼马良,马良走过来,拿出一叠纸张递给了温充,刘禅对温充说道:“上面是我们安置流民的常规做法,你可以看看,对于不满意的点,你可以提出来。噢,顺便我再提个要求,你的一些事情其实天网都已经调查清楚了,我昨晚看了一些你过去的事迹,我觉得你可以当个不错的县令,这七万百姓我依旧交给你来管辖,并且七万不会分散开来,而是选择一处地方建城定居。其他的要求等你看完这个后我在与你说。”

最新小说: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圣唐时代 京极家的野望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明末:草根皇帝 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厚照大明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大唐之逍遥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