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119章 发现一个屯田都尉

第119章 发现一个屯田都尉(1 / 2)

“统计过了么?要从阳安关把粮船运到垫江,一路上需要设置几处盘滩的集镇、安排百姓平时种田,忙时拉纤。如今都建得怎么样了?”

李素看着鲁肃面前那幅被涂抹得乱七八糟、几经修改的地图,问道。

鲁肃指着图比划:“这两个月,我和公佑、子尼(国渊)可是把嘉陵江上上下下亲自跑了个遍,马鸣阁道这儿,就有险滩,得设一个屯田点。葭萌县稍微好些,船轻载可以返回,但我也规划了屯田点,将来流民多了没处安置,再考虑。

下游阆中以南、南充以北,江湾湍急之处,是第三个点,安汉、垫江,也都需要,要到巴郡郡治江州,八百多里水路,一共有五处要盘滩转运,不容易啊。

今年韩遂被皇甫嵩大败,没怎么为害雍凉,只组织到雍凉流民两千户,近万人,每处屯田点三四百户、一千正丁,第一年以种萝卜、薯蓣(山药)为主,不过河谷深狭之处,往往两侧山壁本就陡峭,平地太少了,很难找到足够高产肥沃的土地给屯民耕种。就算开了山田,也是产量最低的。”

李素耐心听完,补充问道:“在这儿对着图上看也看不明白,既然我有闲暇,主公让我一并过问屯田事宜,亲自走走吧——各处情况都类似吧?挑一处最近的视察够么?”

鲁肃:“够,够,情况都差不多,能解决一处,其余几处也能依葫芦画瓢推广。”

李素一挥手:“去看看吧,对了,这本《齐民要术》草稿,你们也看看,关于为何要屯田、如何管理、如何配合军事运输战略、如何修治梯田,上面都有详写。那些涉及技术的,不得外传啊。”

李素这些天宅家也不是真完全闲着,而且蔡琰也闲不住啊,所以此书也算是新鲜出炉。

鲁肃、国渊稍微看了一会儿,就觉得颇有收获。

尤其国渊这人,在演义上提都没提过,但《三国志》里面却是曹操麾下有名的屯田官,所以对李素提出的不少观点都非常敏感。

当然了,正史上曹操手下因为屯田管理才能而崛起的名臣不少,从枣祗到任峻都比国渊有名。但枣祗他们的功劳主要是定策,而国渊却长于执行——

史载此人对于制定给百姓和管理小吏的绩效考核制度、奖惩激励非常在行。可以理解成一个“周扒皮级的人力资源部KPI制定者”,老是“分次普请”挑动屯民互相竞争。

国渊仔细按李素的图示算了算:“这……梯田之法,是把山地分层平整么?这工程量巨大啊,我看种二三十亩熟田的民力,还不一定能开垦出一亩山田。

就算开出来后,将来常年耕种,效率也会比平地田亩费事一些。估计平原上百姓耕作极限是占田百亩,这些梯田能种六十亩就不错了,牛也不方便用。”

李素微微一笑:“到了地方才知道,你这个估计不准。”

国渊资历太浅,一时也不多质疑。

倒是鲁肃看了书,对细节不感兴趣,却对书名颇有想法:“兄为何将此书取名为《齐民要术》?此书可不仅仅涉及耕作增产之法,还有很多是给屯田官看的,甚至对所有治理民政之人都有裨益,我看不如叫《农政要术》好了。”

李素一想,似乎挺有道理,他原本只是懒得起名字,南北朝时将出现《齐民要术》,他就直接借了名字,实际上内容完全不相干,很多《齐民要术》有的东西他没有,很多他书里有的东西《齐民要术》没有,还有一些直接抄了《四民月令》稍微汇编整理修改。

倒是后世明朝徐光启写农书时,取名《农政全书》,那是因为他撷采历代农书之长,而且不光涉及怎么种地,还涉及怎么处理相关民政,有很多给当官的人看的内容。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素的书叫《农政要术》确实更贴切一些,叫全书是没资格的,他根本不全,只是挑了一些重点。

“子敬说得对,反正此书还是草稿,要增补内容,就改名《农政要术》好了。”

名正则言顺,办事儿之前定名也是很重要的。

一行人稍作准备,跟家里请了假,就上马西行,出阳平关奔马鸣阁道,一两天就抵达了鲁肃设置的第一处嘉陵江河谷屯田点。

……

李素虽然不会种田,好歹接受了那么多年义务教育的地理课,常识还是有的。

他们抵达的这处河谷屯田点,原先似乎是个渺无人烟的荒山野岭之地。但李素根据地图估摸了一下,这地方应该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广元市吧。

五月份的时候,鲁肃以汉中郡长史的身份,往这儿组织雍凉流民移民、几个月下来倒也稍微盖起了些房子,但都还是茅草屋为主,有夯土泥墙就不错了,砖房几乎没有。

百姓们把河谷边狭窄的地块都尽量开垦了出来,有些已经种了一季豆子养肥地力,因为官府不征税,靠着这点豆子和萝卜,勉强能熬过一个冬天和春荒。

豆子其实对于肥地固氮很不错,缺点是产量太低,后世美国大豆最多也就一亩地两百公斤,何况汉末的大豆,一亩才不到两石,大约折后世70公斤。

只可惜河边的平地太狭窄了,李素看到的可用河谷平地只有三五十丈宽,按照汉朝粗犷的耕作风格,一丁汉亩百亩、折后世三十亩,一个正丁能种半里地长的河岸,把两岸都算上,周边几十里地只能养活几百个屯民。

而鲁肃一年就要在每个点安置一千个正丁、算上妇孺两三千人,将来还要扩大,那就必须把旁边山坡全部垦成田,把田地面积扩大五倍以上。只有特别陡的山峰才能留着种果树林茶树林。

李素上上下下走了一遍,选了一处河水由急转缓的江段,然后指着两岸的山坡:“我看这地方就不错。在这儿试点开荒梯田吧——

以后你们选坡地也学我,要在江流由湍急转缓的地方。因为江流湍急的地方必然夹带泥沙、淤泥,到了平缓之处就容易沉积下来,就可以让百姓沿水流平缓处掏淤泥砌田平整土地。

如今是开荒梯田的好季节,已经十月底了,秋燥最极点的时候,树木都没有水分,可以放火烧荒,把树去掉一些之后,把坡泥尽量找平,还不够平的就挖江边淤泥填平。”

鲁肃他们什么都不懂,就是现学现卖,就吩咐按李素说的,先砍了一圈树,拖到要烧的区域中间,与旁边形成隔离带,然后才开始放火烧枯木。

李素也不想惹得大火无法控制,造成不好的生态影响,虽然他有点多虑,南方毕竟还是比较潮湿的,山火也蔓延不了多远。

烧了半天,露出烧黑的黑土地后,李素就回忆着后世地理博物馆和《霍元甲》电影上看到的梯田造型,手把手指点那些老农把一片黑土地做成两三个台阶找平。

梯田也分两种,一种是旱田,一种是水田。

后世云贵和浙闽一带的梯田多是水田,要种水稻的,那种砌起来特别费事,因为要做防水防渗,否则根本蓄不住水,等于是跟修游泳池一样用石块砌沿,甚至局部掺三合土黏缝。

未来刘备如果打到南中,在牂牁郡、永昌郡那些地方搞梯田,因为那儿太南方不能种小麦,估计也得弄成这样劳民伤财的水梯田。

不过现在还在汉中周边,比较北方,勉强可以种旱地作物,大不了产量低一点,就不费事砌防渗沿了。

这么一算,开垦一亩新梯田的劳力付出,大约等于粗放耕种十几亩熟田的体力劳动。一个年耕百亩的正丁,如果把他全部的劳动力用来开荒,一年也就开出六七汉亩,折合后世两亩左右。

最新小说: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圣唐时代 京极家的野望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明末:草根皇帝 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厚照大明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大唐之逍遥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