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腾腾的姜汤面很快煮好了。
焦元捧着父亲递过来的大碗,深吸了一口气,浓浓的面香混杂着鲜嫩姜汁的新鲜气息,欢快地刺激着嗅觉神经。
姜汤面,是焦元在这一世吃的最多的食物。
记忆当中,似乎每一个清晨,朝阳初升,薄雾还未散去,母亲在门口刷青石板,父亲就在家里煮姜汤面,整个屋子里,都是浓浓的姜汤面的气味。
又或者在寒冬的夜晚,父亲打完铁回来后,会煮上一晚姜汤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驱赶一身的寒气。
焦元很快开始吃面。
虽然在唐洪福家里吃了不少的山珍海味,但焦元觉得,此刻这一碗平平淡淡的姜汤面,才最贴心,最温暖……
吃完面,焦元从身上拿出三十两银子。
“爹,娘。这些银子,是用来补贴家用的。你们以后不要太累了……”
焦元的父亲在一家铁匠铺做铁匠,是卖苦力的活。
鲁迅曾说过: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
这三行当中,打铁尤甚。
尤其是夏天,屋内热浪翻滚,蒸汽熏腾,就像是一个密封的大蒸炉。
在这种环境下,打铁匠要千锤百炼,一锤接着一锤重复着单调而枯燥的活计。
焦安平天生大力,身材壮实,加上常年打铁,身子骨非常硬朗结实。
焦元继承了父亲优良的基因,自小身体便非常强壮,这也让他在淬体的境界上比其他人更有优势。
袁喜则是在家里做棉鞋,一双棉鞋能够卖到十几、二十文钱,卖出好几十双,才能够赚到一两银子。
如果焦元不习武,一家子开销倒是够了,一年三口之家也就花销小几两,逢年过节还能吃几顿好的,年关还能置办新衣裳。
不过从焦元开始习武起,家里的开销一下子捉襟见肘了。
习武不比平常,需要大量的食补、药补,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唐洪福说的没错,习武就是烧钱,不是家财万贯的家庭,很难靠练武出人头地。
一开始,路总是很艰难的。
焦安平和袁喜,几乎是没日没夜的收拾活计,赚钱供给焦元习武的花销。
焦元很争气,运气也不错,因为天赋好,被武祠看中,破格录取,同时给了不少补贴,唐洪福也赞助了不少。
所以在焦元上了正轨以后,反倒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到后来,焦元还能补贴家用。
“你这娃,我们怎么能要你的钱?爹娘都还年轻,自己能挣钱!”焦安平瞪了焦元一眼。
“爹。我现在是武祠的大师兄,大多数时间,由我来教导师弟,武祠会给我不少补贴。”
焦元笑了笑,又道:“另外,武祠的师弟们,有时候需要我指导,他们也会很客气地送我银子。我不要也没办法,他们硬要塞给我……”
“你们也知道,他们都是出身大户人家,这点钱不在乎……我本来是拒绝的。”
焦元笑着将钱推给母亲。
袁喜点了点头:“那也行,元儿。娘给你收好这些钱,将来你娶媳妇,再给你拿出来。”
“不用。”焦元道:“娘,我现在能赚钱。你们多买点好吃的,补补身子。家里该置办的就置办,不要想着省钱。”
“元儿啊。”焦安平说道:“你现在是能赚钱了。不过,爹还是希望你能够多读书,去考取功名,之前的学业不要荒废了……”
“好的,爹!”焦元点头应道。
其实焦元也知道,父亲虽然支持自己习武,但更希望的还是自己能够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在这个世界,武道盛行,但文道并未势微。
文人能够养气,气能养神,就算不练武,只要精气神达到一个超然的层次,也能够成圣。
有书云:秀才提笔,纸上谈兵;举人杀敌,出口成章;进士一怒,唇枪舌剑。圣人驾临,口诛笔伐,可诛人,可判天子无道,以一敌国。
大唐朝自创立以来,便是文武并重,以文教化,以武养民,这才使得大唐朝能够屹立两百余年而不倒。
面条吃完。
焦元打来热水,给父母洗脚。
焦元自小,便会帮母亲揉脚。
母亲的脚有风湿,变天的时候就会疼。
不过这几年,在焦元坚持按摩下,情况已经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