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末多少事 > 第一三一五章 不同的人看故事的不同

第一三一五章 不同的人看故事的不同(2 / 2)

所以新安公主摆明了是催更的读者搁这儿缠着作者讲大纲呢。

女人是水做的,所以新安公主哭得厉害,金豆子啪嗒啪嗒的往下掉,但是杜英可不是水做的,他口干舌燥的厉害。

不只是因为把这一个目前自己也不过只是刚刚整理好大纲的故事完整的、还得煽情的讲出来需要耗费多少心思,而且他还得小心翼翼的避免惯性思维,若是把洛阳随口说成了长安, 那么难免会给夫人, 额,夫人们带来不必要的代入感。

至于为什么叫周明皇,则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为了和如今也已经列出来大纲的女皇武则天的上位故事相呼应,同时还有包括太平公主在内的诸多番外,这些统一都归纳在“大周”这同一个王朝框架内。

毕竟以这个时代人的认知和想象,显然是无法理解,一个女皇上位,并且改了国号,等到她寿终正寝之后,国号又被改了回来,中间虽然在皇宫之中经历了无数血雨腥风,但是在整个民间,却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这件事。

改朝换代竟然没有引起天下大乱,简直不可思议。

讲故事,还是需要有一个所有人能接受的逻辑的。

而很显然,真实发生的历史,往往不需要讲逻辑。

至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历史上真的有一个东周都于洛阳,所以很容易给读者代入感。

哦,作者其实就是借鉴的东周的背景,重用那安禄山、分封节度使,可不就是分封诸侯么?

换汤不换药罢了。

所以这种旧有的制度,这种每一个地方归属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家族管理,朝廷只具有约束权,是名义上的天下公主,却管理不到乡野民间。

这种制度可真不行。

而只要稍加引导,人们自然也能够联想到,如今的世家制度,可不就是这样的么?

现在关中报纸上连载的这些故事,表面上写的是刻骨铭心的爱、纠缠千古的恩怨,引人入胜,而其内里,自然还有杜英想要添加的一些关中新政的思想和对于古往今来制度政策之优劣的探讨。

肤浅的人,只会说一声“什么狗屁不通的男欢女爱”。

深情的人,则会哭着说“好一段旷世爱情”!

而聪慧有洞察力的人,则会掩卷深思,如今的我们,是不是也正走在一条通往悲剧的道路上?

我们自己,是不是就是关中故事之中的周明皇、梁山伯、许仙,又是不是已经不知不觉的变成了安禄山、法海和侯方域,变成了我们最讨厌的模样,坚持着明明不正确的事。

郗道茂帮着归雁归置了一下地上散落的衣物,方才踢了鞋子,挤入被窝之中,低声安慰新安公主。

杜英看着窃窃私语的两个好老婆,欣慰的笑了笑,手不自觉的开始和茂儿打招呼。

郗道茂白了他一眼,却没有什么躲避的实际动作,犹然还在低声说道:

“殿下莫要伤心过深,故事终究只是故事,故事之中的悲剧也是在提醒我们不能让同样的悲剧发生在现实中。

而夫君自然是有这个本事的,他能够想出来这样的故事,自然就不会让自己成为故事中的人。”

新安公主微微颔首,面色仍旧凄婉,显然不只是因为切身代入到了这两世纠葛的故事之中,也是因为联想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

无情帝王家之中,可还有此种深情?

又或者,本就有这般深情,然而却被无情人所辜负?

杜英看她的神情,自然明白,皇家的爱情故事,很容易引起了殿下的共鸣,毕竟她就出生在这般钟鸣鼎食之家,却也看过了深深宫墙之内的爱与恨。

就像是白娘子的故事很容易引起郗道茂的共情,显然在茂儿的眼中,自家的长辈曾经就扮演着那万恶的法海。

而《桃花扇》、《窦娥冤》的故事则时常引起归雁和疏雨还有桃叶和桃根的共鸣,这些底层女子、风尘女子的挣扎和坚韧,很容易让出身贫寒的她们,从中看到自己的身影。

最新小说: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圣唐时代 京极家的野望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明末:草根皇帝 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厚照大明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大唐之逍遥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