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让他夺情,是让他给咱们推荐一些人!”
当然,对于施奕文来说,他更希望用俞咨皋,不过,人家正在家中守制,当然不可能请他出山,况且……至少这三年,还没有必要用俞咨皋,不是再等几年吧。
“不过,下官职微言轻,这事还是得劳烦国公亲自修书一封给他。”
“哦,原来如此啊,这事好办,好办。”
一听不是让人家夺情,只是写封信,朱应祯自然不会拒绝,在满口答应的同时,他又与施奕文在坝子上站了一会,谈了不少关于建码头、造船的事情,当然,也谈到了通海贸易上。
“这做生意的根本是什么呢?不是说直接把东西带过去,然后换了银子回来,这样挣不了多少钱,所以,咱们要看他们需要什么,比如说倭国需要咱们生丝、丝绸、布匹以及糖、铁等东西,咱们就把这些货物运到倭国去,然后看看倭国有什么咱们需要的,比如倭国的铜,听说那里盛产铜,当然也盛产白银,咱们就把这些东西都运回大明,但也不难只运咱们需要的,毕竟,咱们还要开通往西洋的航线,难免会有一些倭国的东西,可以卖到南洋、卖到印度,印度也有货物是倭国需要的,其实,大抵上西洋公司就是通过这样的海上的互通往来,获得利润……”
这是最为肤浅的解释,其中还涉及到什么建立贸易站、租界等一系列大航海时代的玩法,施奕文并没有提及,但即便是如此,在朱应祯听起来,也是新鲜到极点。
“这个,倭国盛产铜,那咱们要是把铜运回来,制成铜器,岂不会获利更多?”
但凡是人,对利益总是极为敏感的,朱应祯自然想到了国内价值昂贵的铜器。
“那是必然的,毕竟,咱们从倭国运来的只是铜条而已。”
“既然如此,那公司是不是应该在这办个铜器厂……”
几乎是下意识的,朱应祯就打住了,为什么要让公司办铜器厂呢?这件事完全可以自己办啊。
“国公,其实,像铜器厂这样的细枝末节,公司是不必经营的,毕竟,这样的器物虽然有利润,但要是也由公司经营,就经营的太过繁杂,加上咱们运回来的铜条有不少都要卖给朝廷,所以,还是由外人办的好……”
听出朱应祯话里意思的施奕文又故意说道。
“下官听说,国公府里有家奴就在京城制铜器,要是作坊搬到卢沟的话,倒也再合适不过,到时候,可以直接用船把铜料送到卢沟,不知国公以为如何?”
“这……这不太好吧,毕竟,我可是公司董事长,又岂能损公肥私。”
嘴上这么说着话,施奕文又岂没瞧出他目中的贪婪,于是便笑道。
“这怎么能是损公肥私呢?毕竟铜条总是要卖的,卖给谁不是卖?况且,卖给别人指不定对方还拖欠银子,卖给国公自然也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您说是不是?”
“哎,这,这事回头,回头再说……”
朱应祯脸上带着笑,瞧着施奕文的眼神也发生了变态,这小子挺懂事的。难怪英国公那对他那么信任,恐怕信任是其次,关键是他有能耐挣银子,这样的能挣银子的人,可应该好好的结交一番,指不定将来还能点条什么财路。
心下这么寻思着,像想起什么事似的,朱应祯便主动示好道。
“致远,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哦?国公尽管直言。”
“你进京后,是不是得罪过什么人啊!”
得罪过什么人?
眉头微微一皱,施奕文摇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