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银行最大的作用,是促进银子的流动。
银子的流动性则代表着经济的活跃度。
先前,有许多人银子被人藏了起来,放在家里不动,那么市面上流动的银子就会减少许多,如此,就会出现诸多弊病。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而通过银行在中间吸储、放贷,促使银子流通,便可以在最大程度避免这个问题,乃至于倒逼先前藏银者将银子拿出来。
因为市场上流通的银子多了,物价会稳步的上升,继续将银子捂着,就会逐渐贬值。
可以说,至今为止,通商银行已经成了大明经济的缓冲带,其作用,甚至比朝廷更大!
就是这等重要的银行,一旦突然出现巨大的资金缺口,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那些人……未必会突然将所有储存的银子取出吧?”
弘治皇帝说道,却是底气不足。
诸多士绅总的存储包括定存与活期,仔细想来,活期取现,问题反而不大。
问题在于定存。
这些银子,多部分可是被银行拿出去放贷了,虽是无需立即将银子取给诸多乡绅,可谁又能保证,而今那已然开始大面积流通起来的凭票交易不会掉价至本金以下呢?
比如,在银行定存百两银子,存期一年,一年后本利应是一百一十两。
若这份凭票在交易中跌至百两以下,结果会如何?
弘治皇帝已是不敢继续想下去,暗自头痛。
又是三千万两,又是这中间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带来极大的麻烦。
他沉了口气,不禁问道:“难道,这银行便如此弱不禁风?经不起考验?”
“非也。”
宁远平静道:“银行的抗压能力还是极好的,最多也就是少赚点,或者略微亏损一些罢了,问题不大。”
事实上,如果只是针对那些暗中操纵凭票的砸碎,他有太多的手段了。
比如,以朝廷信誉以及大量的银子作保,发型货币。
而今整个大明的银子总数,约在十个亿左右,那就先发他个一百亿。
你不是喜欢将银子捂着吗,不是喜欢搞事吗?
那就无限稀释你的身家!
就问你怕不怕?
当然,这招子涉及面太大,隐患诸多,大明宝钞就是前例。
朝廷没有钱了,怎么办?印!于是直接导致宝钞泛滥,疯狂贬值,这也是成化、弘治两朝白银在市场真正流通的关键所以。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这招不可轻易使用。
旁边,弘治皇帝听闻“问题不大”几个字,暗自放松几分,却也多了几分疑惑。
既然问题不大,那么,银行这边可还有隐患呢?
“吸储。”
宁远给出了答案:“只有吸储超过三千万两,才能真正稳定银行。”
咦?
弘治皇帝一点即通。
按照宁远的这意思,则是完全将那诸多士绅存储的银子给扣了出去。
诸多士绅之所以能闹事,是因为在银行存了银子,假若能继续吸储三千万两,补充了这个空缺,危机也就真正解除了。
“好法子!”
他不住点头,旋即面色怪异:“如何吸储这么多银子呢?朕的内帑倒是有一些,你小子也应该有一些,可也凑不够这么多,那么……卖地?不可不可,突然放出大量土地,会贬值的,对房地产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
他自言自语般说着,见宁远仍旧面色寂然,不由得叹了口气。
“科举改制,非在一朝一夕,先缓一缓吧,你也看到了,消息刚刚传出,银行便出现这么大问题啊,有些事,朕是有心无力。”弘治皇帝平静说道。
这也是他们翁婿关系的矛盾之处。
一开始,他在早朝上公然支持宁远,却是遭到了强力反对,致使朝野一片暗流涌动。
而后,不得已,他只得临门缩了缩脖子。
结果就导致宁远一人孤立无援,孤军奋战,直面千万人。
“对了,孩子啊,关于北方的治理,你的提议是修路,这法子是行不通的,你可知道为什么?”弘治皇帝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