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梧桐来,霉烂三年后,起了三股雾,升到天空去,降下三场红雪来。雪到地面上,九天化到晚,九夜化到亮,为成人类而化,为成祖先而化。作了九种黑白醮,结冰成骨头,下雪成肌肉,吹风来做气,下雨来做血,星星做眼珠,变成雪子十二支,有血的六支,无血的六支……”</p>
“黑头草是雪子,住在草地上……”</p>
“宽叶树是雪子,后裔是柏杨……”</p>
“针叶树雪子,住在杉林中……”</p>
“水筋草是雪子,住在水池里……”</p>
“铁灯草是雪子,住在沼泽边……”</p>
“藤蔓是雪子,住在树根岩壁边……”</p>
“有血蛙为第一种,住在水池边,派生出三家,癞蟆红鸡绿青蛙……”</p>
“蛇为第二种,龙为土司第一家,住在峭岩抖壁下。长蛇次子第二家,住在阴湿沟谷里。红嘴蛇幺子家,住在沼池水池边……”</p>
“鹰为第三种……”</p>
“熊为第四种……”</p>
“猴为第五种……”</p>
“人为第六种,住在世界上……”</p>
老赤日一边调着锅里的药茶,一边在烟雾当中低声吟唱着,摄像机在不远处的三角架上,悄悄地记录着一切。</p>
周至和吉列阿比在煮猪食,产后的母猪需要进行精心护理,后世农大里还有这么个本科专业,被大家发现后感觉又惊讶又好笑,殊不知对于养猪场来说,《母猪的产后护理》,简直就是养猪这门畜牧业科技的明珠。</p>
好在雅南黑猪是山猪,山猪的护理比娇气的国外大白猪,以及国外大白猪和本地猪杂交的猪,都要简便一些。</p>
忙活归忙活,周至的眼睛和手在这边,可耳朵一直挂在老赤日的那边。</p>
《勒俄特依》,彝族人的创世史诗。</p>
“勒俄”意为“耳闻”、“传说”;“特依”意为“书”。所以这部书翻译过来,应该就是《口耳相传之书》。</p>
这个书随着彝族的历史变迁也越变越长,留存的手写本有十几种,有长有短,还各不相同。</p>
因为是口诵流传,因此适合吟诵是必须的,所以《勒俄特依》基本上由五音节诗句构成间杂以三七音节或七音节以上的诗句。</p>
虽然不入乐也就是不能当做歌来唱,但吟诵时一样节奏鲜明富于音乐感非常适合在节日及婚丧宗教场合吟诵。</p>
吟诵的方式分为独诵或考问对诵两种方式,这一点有点类似《论语》体例或者藏传佛教的“辩经”模式,看来天下文科都难逃类似的窠臼。</p>
这部史诗也有汉文译本,但是和所有诗歌译本一样,转换语言之后,诗歌特有的音韵,双关,成语,俗语等高级应用,很难用译文转达出来,会造成特殊信息的大量损失。</p>
“诗”就变成了“文”,和现在老赤日的吟诵是两回事儿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