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崇祯皇帝在圣旨中对满桂和辽军多有慰问之意,但却还是勒令满桂与其部四万辽军,不得再驻军永定门,并遣监军宦官入营,多方促令进兵。
入城不成,现在就连京城脚下都不能待了。
崇祯皇帝这一纸调令,更几乎表明了不信任辽军的态度。
一时间,满朝文武对这四万辽军更是口诛笔伐。
满桂的四万辽军驰援京城,是全国第一支抵达城下的勤王军队,却反而在自家天子脚下成了丧家之犬,被驱赶着出去与女真人拼命。
满桂逼不得已,只好移营,这才有了今日一场几乎毫无胜算的战争。
崇祯皇帝至今仍对袁崇焕余怒未消,无论文臣武将如何劝谏都于事无补,执意要杀袁崇焕以解三年平辽欺瞒之恨,当初崇祯对袁崇焕有多寄予厚望,如今对他便有多恨之入骨。
“难道除了他袁崇焕,大明就无人可用了吗?”
带着这样一声怒吼,崇祯皇帝的圣旨再一次来到了卢沟桥后的辽军大营。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崇祯皇帝决定起用辽军大将满桂为武经略,经略辽东军务,同时在后金入寇期间,总领京畿内的各镇勤王兵马。
然而满桂绝想不到,他的这个武经略,和袁崇焕的蓟辽督师简直是天差地别。
满桂除了得到一份圣旨,和又一次催促进兵的口谕以外,什么也没从崇祯手里得到。
各镇勤王军队各自为政,袁崇焕还在时,尚可以威压强逼他们屈从调令,但袁崇焕被执,满桂虽是大将,却并没有全盘接管他手下各路兵马的威望。
如今满桂能指挥的部下,还是起初本部这四万辽军。
无论是真定、保定二总兵黑云龙、麻登云的京军,还是袁系的祖大寿等辽军,全都没有听从满桂的调遣。
满桂数次发布檄令调各镇入援,但却无一人回应。
似乎所有人都坐在自己的家中或营内,一脸冷笑坐视着这四万辽军精锐的覆灭!
而满桂所效忠守护的崇祯皇帝,再次发来的口谕依然是催促进兵!
没有粮饷,没有慰劳,只有一纸促令,还有那颐指气使的监军!
“朕已听闻申甫所部覆灭于卢沟桥,六千辽军,竟不能挡奴,朕心甚寒!但申甫为国捐躯,战死沙场,可视功过相抵,朕宽宏大量,既往不咎。”
“令满桂所部辽军即刻进兵,越过卢沟桥与奴决战,不得有误!”
参将申甫率部战死卢沟桥,竟只是功过相抵?
这份口谕的内容,沉甸甸回荡在整个辽军大营之中。
不多时,满桂身披铁甲,手持战刀,缓缓走入中军帅帐。
诸将立即屏息凝神,异口同声。
“拜见武经略!”
“各营伤亡如何?”
满桂站在北侧,一身的血迹斑驳,他的步伐沉稳有力,目光犀利如鹰,但整个人摇摇晃晃,如同失魂落魄一般,没了丝毫的斗志。
满桂在战场上时,见辽军将士前仆后继的倒在血泊中,曾仰天长啸,手持战刀怒问苍天,这一仗,我四万辽军将士到底是为谁而战!
为大明吗?
可是大明,早已经抛弃了他们。
甚至,誓死保卫的京师都将他们拒之门外。
百姓唾骂他们,大臣错怪他们,京军看不起他们。
满桂很委屈,正在浴血奋战的四万辽军将士,每一个都很委屈,那些刚刚战死在城外的辽军将士,都成了没有人在意的孤魂野鬼,保家卫国又为了什么。
但他们无人倾诉,偌大天下,没有人真正理解辽军的难处。
帐内尚存的辽军将领虽然都是浑身带伤,但没有人惧怕死亡,他们的目光坚定,却神情涣散,他们怕的是毫无意义且默默无闻的死去。
怕的是,就连战死沙场,都要留下一个国贼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