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 第一百六十三章 感谢曹丕

第一百六十三章 感谢曹丕(2 / 2)

如果曹植频繁迁徙是因为曹丕父子的刻意报复,那么中山王曹兖的例子就很能反映出问题了。</p>

无他,在诸王中,曹兖是最恭敬曹丕父子的,事事都非常谨慎,因而被朝廷树立为典范。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诸侯,其迁徙程度也如此频繁,其余诸侯王的情况便不难想象了,</p>

如今“换人”便可从这些诸侯王的后代中仔细的挑选一个听话的,反正他们都是武帝的血脉、文帝兄弟的血脉,都算得上是曹魏正统啊!</p>try{ggauto();} catch(ex){}

其三,严防死守</p>

曹丕即位后,立刻令诸侯就国,不允许待在京师。其后又规定,除非有中央特邀,诸侯王不得入朝。而即便特许入朝,也设置了重重禁令,诸侯王稍有不慎便有削地的惩罚。</p>

同时,宗室子弟又不得入仕任职,被排除在帝国的政治权力之外。虽然有王侯的尊号,但几乎等同于匹夫庶民。此外,曹丕又在封国内设置文学防辅、监国谒者等监察官员,密切监视诸侯王的一举一动。</p>

这些监察官员,虽然职位低,但直接对中央负责,专门负责监督、揭发诸侯王不法行为。可以想见,这些人为了仕途的顺利,努力挖掘、甚至不惜捏造罪名以打击诸侯王,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p>

面对这样的处境,诸侯王恐怕真的是“愿生生世世,再不生于帝王家!”</p>

身在帝王家,本来就没有亲情可言。自古以来,为了权力而引发的兄弟相并父子相杀等悲剧数不胜数,曹魏虽然苛责宗室,但却没有上演骨肉相残的悲剧。从这个角度讲,曹丕父子算得上一代仁君了,但是他们也让那些诸侯王活得很憋屈、难受,仿佛不像是一个诸侯王,</p>

诸侯王的风光时刻还是要数西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前了,那日子要多快活有多快活,有钱有人,甚至不用看子的脸色,若是实在不服气,还可以起兵清君侧!</p>

虽然曹叡大体上也延续了曹丕严格限制曹魏宗室的政策,但是也颁布一些政令来放松桎梏。可以曹叡在位时期,对曹魏宗室的政策已经出现风向上的转变。</p>

曹丕对曹魏宗室可以是严防死守,将诸侯王都限制在封国,禁止他们随意走动。</p>

在太和五年,曹植因为实在太过思念亲友弟兄,委屈不能自已,向曹叡上《求通亲亲表》,希望曹叡能够放松对曹魏宗室的禁锢,至少是在人伦交流上。</p>

曹植的请求终于得到曹叡的认可,同年曹叡下令“诸王及宗室公侯各将适子一人朝。”相比曹丕,曹睿还是有些心软啊,若不是心软他也不会给司马懿更进一步放权。</p>

在次年,即太和六年,曹叡又改变曹丕以县为国的政令,将各个诸侯王又从县王提升到郡王。</p>

而且相对于曹丕时期诸侯王迁徙封地频繁的情况,在曹叡时期也有所缓和,大部分诸侯王还是能够长期留在自己的封国里面。</p>

从这些举措可以看出,曹叡在生活方面对各诸侯王有明显的优待。</p>

而在政治方面,曹魏诸侯王虽然仍然是有名无实,没有所在封国的政权和军权,仍然遭到比较严格的限制,但也有提升的表现。</p>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曹叡对待燕王曹宇的态度,曹宇从青龙三年到景初元年一直留在朝中,到景初二年再次被征召入朝,显然是曹叡是对曹宇有所期待的,可惜后来曹宇不争气啊,又没人替他话,</p>

在同年曹叡病重,首先想到的托孤大臣就是燕王曹宇,而非后来的司马懿,以曹魏宗室作为托孤大臣,这应该可以视为一种明显的信号。</p>

如果曹宇能够成为托孤大臣辅佐曹芳执政,那么曹魏宗室的政治待遇或许还会有所提升,而他想“换人”的想法也没现在这么容易实现,不过这些只能停留在假设当郑</p>

因为在中书令孙资、中书监刘放的影响下,而曹叡也不敢违背父亲立下的规矩,思前想后最终曹叡便只能弃用曹宇,改用曹爽和司马懿。</p>

曹爽和司马懿并没有提升曹魏宗室地位的举动和动机,毕竟若是宗室的地位提高了,那必定会对他们的权力多加掣肘、干预,</p>

而曹丕所立下的这些规矩最终还是便宜了曹爽,使他能够没有过多宗室阻力的换人,现在便只差一个合适的人选了,毕竟他的功劳、威望是够了,若放在以前那肯定是不行的,曹爽心道这一切都得感谢曹丕!</p>

若是日后有空得去阳陵拜谒一番才是啊,不过也得守好洛阳,不能让人再如司马懿那般钻了空子……………</p></div>

最新小说: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圣唐时代 京极家的野望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明末:草根皇帝 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厚照大明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大唐之逍遥太子